第A03版:“三夏”进行时
3上一版  下一版4
 
磙子营乡筑起秸秆禁烧“防火墙”
志愿服务队帮汝坟桥村100多户村民收麦
麦秸打捆“父子兵”
新购农机具助力大乔村麦收
村民收麦有困难 驻村人员来帮忙
河滨街道麦秸禁烧顺口溜深入人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秸打捆“父子兵”

 

□记者 孙书贤

本报讯 5月30日上午,在郏县李口镇韦楼村田间,60岁的高得欣指挥着3台大型麦秸打捆机在作业,所过之处,麦秸被“吃”进机器,两三分钟后圆柱状的麦秸捆又从机器里“吐”出来被丢在了地上。“有了这麦秸打捆神器,俺这里的麦秸都成香饽饽了,到处都是打捆机,抢着拾麦秸。”该镇副镇长杨冰铺高兴地说。

据今年60岁的高得欣介绍,他和儿子高洪涛2010年就开始拾麦秸了。起初他们开着三轮车去麦田里拾麦秸,后来他们买了3台麦秸打捆机,一个麦收季节就可赚取10多万元的收入。

2020年以来,高得欣坐镇老家,儿子高洪涛则购买了5台大型麦秸打捆机,带着一班人马远赴南阳市唐河县、邓州市和湖北省老河口市等地,在麦收季节拾麦秸打捆,每年拾到麦秸5000多吨,随后将麦秸销售到内蒙古、宁夏、青海等地,可实现收入300多万元。

今年,60岁的高得欣淘汰了方捆打捆机,投资30万元添置了2台圆捆打捆机。“有新机助阵,今年拾2000吨麦秸不成问题!”高得欣笑着说。

在李口镇东北村的一块田地里,打成圆捆的麦秸堆成了山,两辆小货车不间断地把打成捆的麦秸拉到这里。

今年,32岁的张原野和合伙人张吁果卖掉了老式麦秸打捆机,投资100多万元添置了5台新式圆捆打捆机。“今年可拾麦秸2000吨。”张原野说。

杨冰铺介绍,该镇小麦种植面积有25000多亩,现有23台麦秸打捆机,年收储麦秸6000多吨,全镇大田麦秸基本全部回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