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筑牢疫情防控线·防疫有我
3上一版  下一版4
 
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公交应急转运小组:
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

累了就在车上休息一会儿
应急转运小组整装待发
市公交公司供图
 

□本报记者 燕亚男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转运密接者、次密接者是一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而在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就有一支由市公交公司四分公司驾驶员组成的4人应急转运小组,他们24小时待命,不顾危险、勇敢逆行、冲锋在前,将一位位隔离人员及时转运到指定区域,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动请缨

做勇敢的逆行者

5月17日一大早,应急转运小组组长朱耀锋就接到前往示范区某小区和高速路口转运密接人员的通知。赵新朝和姜占峰立刻穿好医用防护服,戴上医用帽子、面屏、N95口罩、手套……全副武装,再次检查没问题后,朱耀锋才让他们开动车辆出发。

到达目的地后,赵新朝和姜占峰根据人员信息分类,分别将他们从不同的居住地接上,再引导转运人员上车并间隔就座,最后科学、高效地将他们送往目的地。回来后,对整车进行了消杀。

“每次出发我们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朱耀锋说,他是G68路的线路长,也是这些“摆渡人”的组长,无论是出发前的调度安排,还是途中的注意事项,或是归来后的消杀监测,他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其实,在此之前,朱耀锋和姜占峰已经吃住在公司,和其他队友一起接送医护人员前往示范区各个小区的核酸检测点。5月9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公交公司接到保障指令,需要4位工作人员和4台车负责将重点人员带往指定隔离点接受隔离。朱耀锋和同事赵新朝、姜占峰、盛延广立即自告奋勇接下这次应急转运任务。

“要说不怕,那肯定是假的,但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不能退缩。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承担应急转运任务。”朱耀锋说。

昼夜兼程

24小时待命

经过培训后,5月10日,朱耀锋、赵新朝、姜占峰、盛延广上岗,从早上5点半就开始忙碌,吃饭也是站在车外匆匆忙忙扒几口。为了减少转运期间上厕所的次数,大家都尽量少喝水。

一直到凌晨两点多,4人把车辆开到指定地点,开始对车辆严格消杀。等不到脱下防护服自我消毒,姜占峰就累得躺到一边的地上睡着了,虽然离住的地方只有几步之遥,但是他一点也不想动。

“最开始的几天转运任务重,虽然路途很短,但却不比日常营运来得轻松,还时常会错过饭点。而且每一次转运,都意味着要直面未知的挑战,说实话心里很忐忑,毕竟是第一次与密接者接触。”姜占峰说。

转运工作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只要电话一响,哪怕是三更半夜,也得立刻动身。好几次到了饭点,大家拿起筷子还没来得及开动就接到调度电话,立马放下碗筷迅速出发;等转运任务结束,就啃几口方便面凑合一下。他们日夜兼程、不辞辛劳、默默无闻,一天天、一趟趟与疫情赛跑,保障每一次任务圆满完成。

朱耀锋表示,对绝大多数密接者来说,成为密接都是突如其来、毫无防备的。能看得出来他们都有些恐慌、害怕,谁也不说一句话。有一次碰到一个情绪特别低落的密接者,朱耀锋主动跟对方说话,并安慰、鼓励他,渐渐地,对方的情绪有所好转。虽然转运工作很辛苦,但每次得到转运人员的理解,助力切断病毒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时,就很有成就感!

最大动力

是家人的理解和关心

转运的日子很辛苦,家人的鼓励、关心和理解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爸爸,你要保护好自己”“你有没有好好吃饭”“能不能休息好”……前几天晚上11点多,忙完工作后的赵新朝和姜占峰刚回到指定的入住地点就接到了家人的电话,孩子和妻子的一声声问候,让忙碌了一天的他们感到格外温暖。

盛延广是这个小组唯一一名未婚人士,得知能来参加转运工作,他二话不说就报了名,还成功说服家人并得到他们的关心和鼓励。

而朱耀锋最担心的就是他70多岁的母亲。母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一个人居住在新华区西市场街道武庄村红西小区。他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很担心母亲的吃饭问题。不过,每次通电话,母亲都让他不要担心,小区内有人送菜,让他做好防护,照顾好自己。

“从5月10日至今,我都记不清转运多少趟隔离人员了,反正每趟任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有些危险和辛苦,但我们几个和家里人都挺自豪的。”朱耀锋说,只要组织有需要,他们随时待命。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