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阅美好 悦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云端衍生多样阅读形态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4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加持:
云端衍生多样阅读形态

马帅杰展示手机上的云阅读软件
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检修电子书阅读器
 

□本报记者 曹晓雨 文/图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前受疫情影响,万里路走不得,但足不出户便能“读书破万卷”。信息化时代,衍生出多样化的阅读形态,文字载体从甲骨、竹帛、纸张,演变为电子媒介。相较于以往,“云”究竟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空间拓展:线下到线上

马帅杰今年30岁,老家在叶县仙台镇,目前在北京一高校读博士,喜欢读书。4月17日,马帅杰向记者讲述了他和电子书的渊源。

高中升学压力大,马帅杰常在课余时间看小说解压。“起初看的是纸书,又厚又大,容易暴露目标。好不容易攒钱买的几本书,都被老师没收了。”后来,他便用手机下载十多部小说,在线上阅读。“有时,在特定的情境下,你就只想读某一本书,但又不可能把自己喜欢的纸质书随时带在身边。不过,电子书就不一样了,它打破空间的限制,无论在哪儿都能畅读。”马帅杰说。

研究生二年级,马帅杰与妻子相识,但由于两人身处异地,日常交流受到空间的阻碍。马帅杰提议共同线上阅读,美其名曰“共同进步”。

当时,微信一款小程序推出了英文原著阅读计划,二人都十分感兴趣,便一起打卡了《小王子》《简·爱》《福尔摩斯选集》等,分享读书笔记,感情逐渐升温。“我能和老婆修成正果,云阅读出了不少力。”马帅杰笑着说。

眼下,线上阅读已经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阅读方式。“尤其是疫情限制了大家活动的空间,这就导致市民对数字图书的需求大大增加。”据市图书馆馆长田长斌介绍,市图书馆目前已购入4.2T电子书版权,并安装了10台电子书阅读器,供市民免费阅读,“近期因疫情闭馆,市民可以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浏览线上图书资源”。

感官延伸:视觉到听觉

4月19日晚上11点,刚干完家务的姬媛躺在床上,打开手机屏幕正中的红色软件“喜马拉雅”,点击音频《生吞》,伴随着低沉的讲故事声,她不一会便进入梦乡。

听书已成为姬媛生活的一部分,早上起床洗漱、晚上睡觉前,她都会听上一段。

姬媛今年28岁,老家在鲁山,在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工作。十年前在武汉读大学期间,她用省下来的生活费买了专业的电子书阅读器kindle,“上学期间,看的电子书有近千本”。

“2020年初,疫情刚出现,公司停工,我在家闲着没事,经常看电子书,造成眼睛干涩,不断流泪,就下载了听书软件,当时感觉相见恨晚。”姬媛说。

姬媛现在负责的公司项目在郊区,距离居住地一个多小时车程。听书成了她通勤路上的不二之选,“把阅读的任务交给耳朵,漫漫上班路就不那么难熬了”。

书延伸了我们的视觉,如今人们开始更多地利用听书软件,自主地将这种延伸转移至听觉。

家住示范区的梁大爷今年78岁,年轻时是语文教师,养成了晨读、夜读的习惯,去年被检查出患白内障,识物模糊。“孩子们孝顺,给我做了手术,但年纪大了,眼底状况较差,术后反而戴上老花镜也看不清了,深刻体会到一日不读书就食无味。”

眼看老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子女专门为梁大爷购置了智能手机,下载了两款听书软件。“现在真得劲儿,书不用眼睛看,耳朵听就行了。”4月20日,在大阅城小区家中,梁大爷正在听书,手机里传来沉稳的女声:“话说贾母处两个丫头,匆匆忙忙来找宝玉,口里说道:‘二爷快跟着我们走吧……’”

属性嬗变:私人性到社交化

“今天你打卡了吗?”“你拿到了几面小旗帜?”近几天,在平顶山学院校园里,学生们见面都会问上几句。

4月初,平顶山学院启动线上读书节活动,内容包括“百部经典”阅读打卡、“经典有声”原著诵读、“共享悦读”微书评、“百部经典·百题大闯关”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十多种形式。

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的杨夏玉今年读大二,是学校读书协会会长,参加了“百部经典”阅读打卡活动。目前,她已经在线上阅读了《李白集》《元曲鉴赏》等书,累计打卡28天,获得了95面小旗帜。

“这种打卡的方式让经典书籍不再束之高阁,读书成为大家交流的话题,我周围有半数以上的同学参与。”4月19日晚,刚完成打卡的杨夏玉说,读书协会在寒暑假也会以打卡形式督促大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对于打卡次数多、看书时间久的同学,协会发放了书、笔记本、书签等小礼物作为奖励。

汝州的文字工作者陈凝2016年创办了公益性的读书沙龙——今日汝州读书会,并组建了两个读书分享群,成员近400人,大家经常以书会友,互通有无。

陈凝说:“以往大家大多认为读书是私人的事儿。现在有了这种社交化的激励方式,有人觉得有作秀之嫌。但我认为,无论作秀也好,真心喜爱也罢,只要能鼓励大家多多接触书籍、诵读经典,就是好事儿,总比刷一些无聊、低俗的小视频更有价值。”

内容为王:万变不离其宗

马帅杰偏爱历史类书籍,他的电子书单里有王阳明的思想集《传习录》,畅销历史小说《雍正王朝》《明朝那些事儿》;还有80后作家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阅读让我对过去、当下及未来有更深远的思索。”他说。

姬媛喜欢看悬疑、推理小说,她的听书记录里有紫金陈的《生吞》《隐秘的角落》《高智商犯罪》,也有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她说:“看小说的过程中,能体会到逻辑之美。”

梁大爷钟情于经典名著,他的书单里有《林海雪原》《创业史》等红色经典,“这些经过历史检验的作品,常看常新”。提起云阅读,梁大爷和陈凝谈论更多的是内容。无论做出怎样的定义,大家都对阅读内容有着远超于形式的期许。

最新一期《新周刊》杂志的封面文章为《别想摆脱书》,作者谢嘉颖写道:“书只是衍生出了适应当下时代的不同形式,它当中承载的那些文明、历史与想象力不变。”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