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树记得那往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记得那往事

 

◎曲令敏(河南平顶山)

牡丹

牡丹,双子叶植物纲、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是中国特有的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史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

这是教课书上说的。

我最早认识牡丹,是在初中一年级的绘画课上。老师姓甚名谁忘了,只记得画的是单瓣牡丹。

十二三岁的少年青涩得如同野地里新生的草,握着画笔、水彩和米尺,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很机械地画,像工程师绘图一样,画出一大朵牡丹的花和叶。那叶被风翻开,一面苍绿,一面浓绿。可想而知,这根本不是画,是图。

多年后,我去鲁山看芍药,大朵的草本芍药开得牡丹大。巧的是,垄垄间隔里,有刚刚开过的牡丹,干枯的花把儿还在。大田里种牡丹是为了用牡丹籽儿榨油。种一次收30年,高产期每亩年收入7200元左右。

精明的经济账让看花人又欣喜又失落。欣喜的是,牡丹能让人致富。失落的是,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也落入了经济作物的行列。

思及此,我不由羡慕深山里的野牡丹。也就十几年前吧,在尧山的一道大峡谷,我遇见了成群结队的山牡丹,那花正开得艳。黄蕊粉瓣儿或白蕊紫蓝瓣儿,一盏一盏喝着山风噙着阳光,舒展在无边的春色里,野气又家常。三五成群的豆娘,宝蓝色的蜻蜓一样在花间嬉戏,更有雪飞珠落的涧水,囫囵囵地天地合一,让人只剩下深呼吸……

《神农本草经》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有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本草纲目》有载:“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白牡丹以根入药,名丹皮。李时珍曾言:“牡丹以色丹者为上……野生单瓣者入药为好,人工为观赏栽培的重瓣者气味不纯,不可药用。”今铜陵凤凰山被称为丹皮之乡,所产丹皮质最佳,又称凤丹。

牡丹作为观赏名花,以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为胜。

洛阳牡丹曾经是我大学时期一个女同学的外号,她是众多男生心中的白月光。回想起来,那个来自洛阳的女孩子,正值妙龄,肤白貌美,高挑却瘦弱,应为药用的白牡丹。

洛阳牡丹从《诗经》扬名,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它们还是自在于天地间的野牡丹。南北朝才有人工种植,隋朝亦有人为观赏而栽培。唐代白居易有诗:“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更有女皇武则天强令牡丹逆时节开花的高端加持,自此名满天下。今洛阳以牡丹为市花,其绝色品种有姚黄、魏紫、豆绿、赵粉、荷包牡丹、丛中笑、凤丹白、洛阳红、洛阳春、洛阳锦等,多达610个。

菏泽古称曹州,也曾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 今栽植面积12万多亩,品种多至1237个,早已成为当代艺术家写生牡丹的打卡地。

最撩人的牡丹在《聊斋志异》里。“葛巾紫”和“玉版白”两个花精灵,以妖娆女儿身嫁给牡丹花痴常大用和他的弟弟,成就一段人与花的美好姻缘,羡煞了不知多少读书人。

《云南中草药》中载:山牡丹治贫血头昏:取根皮二至三两,炖肉吃。

现代中医药研究:牡丹花根加工制成的丹皮,有散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的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的功效,久服延年益寿。

坦白地说,我不太喜欢大红大紫的重瓣儿牡丹,总觉得它们不香。

迎春花

宋人韩琦有《迎春》:“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意境很好,很现代,说的也是大实话。花名迎春,也是实话实说。

迎春花比连翘开得早,黄花五六瓣。有小灌木开四瓣黄花,花朵下扣,每年春三月开遍广场、公园,那是连翘。

迎春丛生如喷泉,抽条长,枝稍扭动,不分主次,要说它是藤生的也可以。迎春开花繁密,别名金腰带,很喜气。迎春花的近亲很多,其中红花茉莉、大花茉莉,还有云南黄素馨、素方花比校有名。

春日开车出游,时见坟头上黄灿灿的,覆盖的都是迎春花,这是中原的习俗。迎春花清明前后盛开,人们扫墓的时候,会因花生出一种温暖和亲情。再就是迎春枝条繁茂,根部萌发力强却不深扎,土坟边种迎春,护土固坟,也是人们在墓园栽植迎春的一个原因。

很多人都不知道 ,迎春是一味中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迎春花》中说:“叶及花入药。春季采花,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叶: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口腔炎,痈疖肿毒,外阴瘙痒。花:清热利尿,解毒。用于发热头痛,小便热痛,下肢溃疡。”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