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文化艺术·看非遗
3上一版  下一版4
 
高腿曲子戏,百年艺术重焕光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2年4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腿曲子戏,百年艺术重焕光彩

王桂连(左)在表演高腿曲子戏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左、右、左,左、右、左,脚下不要停。”3月27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泥河樊村高腿曲子戏传习所,几个孩子踩着50厘米高的木跷,在高腿曲子戏传承人王桂连的指导下练习走高跷。

高腿曲子戏,旧称高跷曲子戏、高腿故事、高跷曲,边踩高跷边演唱,集歌舞、角色扮演、故事性和乐器伴奏于一体,流传在宝丰及周边地区,是曲剧的早期形态之一。去年7月,高腿曲子戏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12月,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王桂连就在其中。

50多岁重拾高腿曲子戏

“这一批孩子从6岁就跟着我练高跷,最初都是我拉着他们的手学站立,站稳后练习原地踏步,再跟着感觉开始行走,最后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展逐步放手。”3月27日上午,63岁的王桂连一边指导孩子们练习高跷一边说。

看到一个孩子腿上绑的高跷松了,王桂连拉着她坐到凳子上,重新给她固定了一下,绑得很结实但松紧适中,不会影响腿部灵活性和血液循环。

“孩子的学习速度比成年人快得多,有的孩子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学会走,我当初重新学的时候还练了两个多月呢!”王桂连笑着说。

王桂连从小跟着父亲和姐姐学习豫剧和曲剧,7岁即登台演唱《朝阳沟》《红灯记》,上学后进了学校宣传队,高中毕业后在张庄大队剧团、赵庄公社剧团、宝丰文化馆演出。

2013年7月,宝丰县召开了创建“宝丰说唱文化国家级生态保护实验区”动员大会。为发掘抢救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商酒务镇党委政府对高腿曲子戏进行发掘、整理及传承,率先在龙泉寺村、张洛庄村和商酒务村恢复成立了高跷曲子剧团,请老艺人手把手传授技艺。王桂连就是这时候跟着老艺人齐长河重新学起了高腿曲子戏。

今年96岁的齐长河说:“踩高跷有一定的危险性,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不学了,只有少数人坚持了下来。”不过,王桂连小时候学过高腿曲子戏,虽然很多年没有踩过高跷了,但在邻居等人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了。

王桂连让丈夫在院子里拉了一根绳子,每天坚持练习,没少摔跟头,但不管之前摔得多疼,踩上高跷那一刻,疼痛和恐惧都抛诸脑后。

两个月后,王桂连终于脱离绳子走了起来,慢慢地越来越熟练。由于以前有基础,踩着高跷走熟练后,王桂连就开始登台演出了。第一次表演高腿曲子戏是在龙泉寺村的舞台上,表演的是《货郎翻箱》和《柜中缘》。村民看过踩高跷,也听过戏曲,但踩着高跷唱着曲子的高腿曲子戏已多年没见过,感到很稀奇。村民们聚精会神地看表演,掌声、喝彩声不断。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让王桂连越演越有劲。“演员都是这样,反响越热烈,表演就越起劲儿。”她说。

随后,王桂连带着高腿曲子戏到各个乡村、社区演出,还参加过马街书会,让群众、游客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2019年,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举办“说唱宝丰幸福乡村——说唱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展演”,王桂连带着弟子们表演了《小姑贤》,受到了大家的喜欢。

高腿曲子戏为曲剧发展奠定基础

“高腿曲子戏在宝丰县有100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百姓喜爱,并被活态传承。”平顶山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申红霞介绍说。

高腿曲子是珍稀剧种,从清代光绪年间的地摊鼓子曲说唱到高跷曲儿,又从高跷曲儿演变为上世纪30年代的高台(舞台)曲(即河南曲剧),最终发展成为河南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

清朝中期,在宝丰县商酒务古镇出现了高腿曲子戏的雏形,百姓们聚在一起编故事、唱小曲儿,因不化妆、不穿箱,甚至不分行当,被百姓称为地摊戏,也叫乱弹社或清唱团。后来,为满足观众围观观看需要,艺人把高跷捆绑在腿上,一边踩着高跷一边唱曲子,并开始化妆、穿箱,同时实现了行当分工,被称为高腿曲子戏。唱腔除继承洛阳小调的基本调门外,因马街书会大调曲子流传开来,又融入了大调曲子的不少调门,最终形成宝丰特有的高腿曲子戏。作为曲剧最原始的表演形式,宝丰县高腿曲子戏在发展过程中为曲剧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深厚基础,为河南省曲剧团的成立孕育了大批人才。

上世纪40年代,高腿曲子戏风靡宝丰,村村寨寨皆有曲剧班,民间演艺名伶层出不穷。上世纪50年代初,河南省曲剧团成立,班底多为宝丰曲剧艺人。

高腿曲子戏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宝丰仍保留着的以宝丰方言为基础,高跷和演唱相结合的较为原始的表演形态;另一个是去掉高跷,登台演出,发展成为曲剧。100多年来,高腿曲子戏始终传承着最古老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是民众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和娱乐方式,深受群众欢迎。

申红霞说:“高腿曲子戏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的表演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而且唱词通俗易懂。另外,它的表演方式独特,戏剧表演与踩高跷相结合,并能根据剧情需要做出翻筋斗、耍大刀、劈叉等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

非遗保护让高腿曲子戏重现光彩

“这一剧种曾濒临失传,经过抢救保护,这一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宝丰乡村重获生命力,但仍面临严峻考验和挑战。”申红霞说。

齐长河说:“我也是高腿曲子戏的传承人。我从1948年就开始领着人外出表演高腿曲子戏,这么多年来也不断有人拜师学艺,我的学生最大的都78岁了。现在,跟着我学高腿曲子戏的人有二三十人,我也经常跟其他的传承人一起交流学习。”

齐长河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将高腿曲子戏很好地保护与传承下去。

申红霞表示,随着保护和发展非遗的理念越发成熟,宝丰县对非遗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宝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积极组织参加各地非遗交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组织全县非遗传承人集中培训等活动,并成立非遗传承基地、传承中心、非遗传习所,积极开展非遗的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全面开展数字化记录保存工作,深入挖掘潜在的民俗精髓,打捞历史记忆。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老艺人逐渐老去、新生代接续不上。学踩高跷容易,学唱比较难,传习所现在有20多名学生,真正能唱的很少。不过,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不会放弃。”王桂连说,她要把先辈留下来的艺术完整地交给后人,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有文化且自信的时代新人。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