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艺术·最村宝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传承杂技艺术 助推乡村振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柴玉成:
传承杂技艺术 助推乡村振兴

◀柴玉成在表演杂技“立杯”
▶柴玉成(右)在介绍杂技道具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3月28日,和暖的春风吹拂着大地,舞钢市武功乡小柴庄村路边麦田里的麦苗长势正旺,油菜花争相盛开,与错落有致的村舍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

走进小柴庄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原本单调的白墙被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特色杂技魔术墙绘和村民们外出表演的照片装扮,让人眼前一亮。谁也想不到这个不足千人的村庄,在“村宝”柴玉成等人的带领下,竟发展到拥有杂技艺术团6个、从业人员100余人,是远近闻名的杂技村、魔术村。该村多次参加舞钢市比赛获奖,并默默地进行着艺术传承。2019年10月15日,河南省“寻找村宝”活动领导和专家组来到小柴庄村寻宝,给予“村宝”柴玉成等人极高的评价。

苦练技艺 冬夏不停

当天上午,在小柴庄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空地上,柴玉成正在表演杂技“立杯”,只见他嘴里“叼”着一根一头粗一头细的棍子,细的一头上立着一根长杆,最上面放着一个装着水的玻璃杯,他或蹲或立,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看,博得大家的一片叫好声。

“这是技术活儿,虽然忘不了,但也得经常练习,时间长不练就会生疏。”休息间隙,今年65岁的柴玉成说,因为疫情,现在很少外出演出,但是基本功不能丢,只要闲暇他就会出来练练手。

柴玉成弟兄4个,小时候家里穷,大哥二哥很早就到安徽舅舅家生活。十多岁的柴玉成初中毕业后也选择去安徽舅舅家,与大哥柴村一起跟着专业的老师学杂技,这可以让他更快一点演出赚钱,分担父母的压力。刚开始学杂技时,由于每天练基本功,全身上下没有好的地方,到处是瘀青,看了让人心疼。

“那时候每天睁开眼除了吃饭休息就是练功,受伤是家常便饭。”在柴玉成的手掌上、身上有不少练功留下的老茧,他说,很多人认为练杂技天赋很重要,但其实练杂技并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路就是刻苦训练,一个动作重复练习千百次,练好练精。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练习‘水流星’时,拿着两头绑着沙袋的绳子转动,刚开始找不到平衡,一不小心就会砸到头上、身上。手掌虎口处被绳子磨出血,直到长出老茧才不疼。练成后,才把沙袋换成碗,里边装满水,先让碗在水平方向运动,接着逐渐加速,直到360度旋转水也不会洒。那时候,练得累了站着都能睡着,醒了接着练,寒来暑往,冬夏不停。”柴玉成说。

练习了两年多后,柴玉成开始跟着舅舅、大哥以及同村人走南闯北边学艺边演出,之后又学会了魔术、硬气功表演。

“当年,对于我们这些杂耍艺人,一般称为‘耍把戏’的或者‘玩把戏’的。刚开始我们五六个人背着行头走村串户演出。每到一处,锣鼓一响,大人小孩都跑出来看表演。表演结束后,会有村民拿一些粮食给我们,或者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也会有人给几分钱,有时一天能走几百里地。”今年76岁的柴村说,干了没两年,他就和柴玉成分开各自带杂技团外出演出。

观众认可 辛苦也值

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精神文化的匮乏,“玩把戏”很吸引人们的眼球。到了80年代,杂技在小柴庄村这片土地上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不少村民纷纷加入杂技团,柴玉成毫不吝啬地教他们。

90年代初,柴玉成贷款十几万买了车和大棚,并起名玉星杂技团,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他们外出巡演,收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包场演出,到生产队或者工厂,他们根据出场费用安排相应的表演节目;另一种是售票演出,一般在县区或乡镇集市上,预先搭起大棚子,在表演棚里演出,观众们买票入场观看。

柴玉成的大棚最多能容纳400多人,生意好的时候经常满员,一天表演3场,一场能挣2000多元。

“在集市上我们一般会演出两三天或一周左右,每一次展演结束,观众都会为我们鼓掌加油。那一刻我觉得,这么多年的坚持和辛苦都是值得的。”柴玉成说。

外出演出,柴玉成最怕遇到刮风下雨天。有一次在甘肃省兰州市一个集市演出时,外边毫无征兆地刮起了大风。一看形势不对,他们赶快把观众都请了出去。后来大风把棚子都刮翻了,幸好没有人员受伤。

今年44岁的村民柴闯在跟着柴玉成外出演出的过程中,也去过周口市和我市宝丰等地不断学习。他们在杂技技艺上不断创新,演出内容由原来的空中翻、顶人、顶杆、顶钢筋、独轮车等,增加了晃板弹碗、板凳技巧、十样杂耍、柔术叼花等。现在,又围绕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自创新编了魔术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小品、相声、歌曲等。

愿意出力 传承杂技

随着年龄的增长,柴玉成已不再外出演出,就在家带领杂技团,共同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7年,舞钢市小柴庄农民杂技首届会演,他们为大家表演了精彩的杂技艺术,《金枪刺喉》《伸手过杆》《仙人脱衣》《龙争虎斗》《吞钢球》《胸口碎大石》《单剑悬身》等节目惊险刺激,为观众带来了欢声与笑语。2018年和2019年正月十五,柴玉成代表武功乡参加舞钢市花社比赛夺得金奖,随后又参加了舞钢市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农民丰收节等演出,获得了众人赞誉。

“他们经常在村子里义演,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前来观看,无形中带动了村子的发展。”该村党支部书记柴文堂说,村里以魔术杂技主题打造的魔术杂技小院已建成,也成立了乡村文化合作社。下一步,小柴庄村将以深厚的魔术杂技文化底蕴为依托,充分发挥“魔术杂技之村”的特有优势,把魔术杂技表演同销售魔术杂技道具、品尝农家特色小吃等融合在一起,让游客来有所获,让群众增收致富。

武功乡宣统委员张广玲表示,小柴庄村下辖3个自然村,总人口924人,在柴玉成的感染下,目前已成立了梅花、飞龙、走四方等6支杂技魔术表演队伍。“我们正在筹划2023年乡村春晚,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小柴庄村的杂技,领略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现在愿意学杂技的人越来越少,我希望能把杂技文化发展下去。”柴玉成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