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斗方里的真情
喧嚣之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2年2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喧嚣之后

 

◎廖天元(四川南充)

好久都没在正月十五闹腾了。闹,必定要有一群人,一个地方,一项载体。因为疫情和环保的因素,我所在的城市,好几年都没举行过大型灯会,放过烟火,踩过高跷,舞过龙狮了。正月十五的元宵,不经意间便冷清下来。

情不自禁想起蛴蟆节的热闹。这个在川东北西河沿线流传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四热闹登场。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一起,举着自制的蛴蟆灯,高唱着“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民谣,沿着街道和山路行进一圈之后,把象征着瘟神的蛴蟆灯插入水田,祈祷新的一年诸事顺利。一路星火辉映,鼓乐震天,笑声绵延。几万只火把把山间照得透亮,把人的心也照得格外柔软。

一夜狂欢过后,乡间就彻底安静下来。后来我才知道,所在小镇的人们一直不过元宵节,在他们眼里,蛴蟆节就是元宵节,是一年一度最重要最热闹的狂欢。

中国很多传统节日是各有各的过法的,有些是需要在家过,比如春节和中秋,有些需要去大自然中走走,比如端午和重阳。这样的节日,大抵寄托了团圆的愿望。但是元宵节,它的主题就是狂欢。人们用文艺或豪迈的方式,吹响城市的热闹,也一扫乡村的寂寥。

曹雪芹给我们描绘了“热闹”的元宵节。《红楼梦》 除第一回英莲失踪和第九十六回对元宵节一笔带过之外,第十八回和第五十三回则花费大量笔墨做了正面描写。第十八回元宵佳节,恰逢元妃回府省亲,贾府上下灯品装饰就非同一般。小说里写道:“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得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想想这个画面,是多么的火树银花,流光溢彩。当然,曹雪芹如此刻画有他的深刻用意,在元宵节活动背景的描写中,他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人物内心的悲愁落寂。元妃因政治身份特殊,不能像普通家庭中的儿女那样在父母长辈跟前承欢取乐、恣意谈笑。与亲人的短暂团聚非但没有改变日常分离的事实,更是把因长久分离而被压抑着的悲哀释放出来,不免在元宵的当夜多次垂泪。

人世间的灯火辉煌,掩饰不住幽暗的寂寞。想来有些悖论的是,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正月却是最寒冷的季节。满街的烟火璀璨无比,落地后却瞬间碎为一地——喧嚣即平静,绚丽即毁灭。想来,有什么比这个更耐人寻味?

似乎很多文学作品都喜欢这样的表达。青春年少时我偷看一本禁书,在默默谴责主人公醉生梦死的同时,特别惊叹作者巧妙的“反转”。在第三次描写元宵节的盛况之后,作者结尾画风一转,写道:“纵然费却万般心,只落得火灭烟消成煨烬。”第四次,街上照样“车马轰雷,灯球灿彩,游人如蚁,十分热闹”,但正是在元宵节这一天,主人公被灌了药,一病不起,六天后撒手人寰。有人评价,热与冷、生与死的对照叙事,是那本书的文学特色。它本意就是要启发人们,正确看待生与死,色与空,破败与繁华。

喧嚣之后是寂寞,成功背后是辛酸。那些年,我在小镇组织蛴蟆节,当最后一声爆竹炸响、人群像潮水般退去的时候,我身心疲惫地坐在椅上,往往会想起辛弃疾的那首《青玉案·元夕》,我曾经以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阑珊,意思是灯火辉煌,后来才懂,其实是指零落稀疏的样子。是的,只有穿过热闹的表面,冷静下来,我们才能叩问自己的灵魂,找到心灵的故乡。

很幸运,这几年元宵我都和家人一起过了。看着晚会,一起从容地聊着天。听父亲说,不管我在不在家,母亲总会把我吃的汤圆计划上。我知道母亲那时望着窗外的烟火,她一定会祝福什么。我也知道,第二天一早,她会和乡亲们一道走向田间,开始耕耘姹紫嫣红的春天。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