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身边观察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过年走亲戚,图热闹还是添烦恼?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2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年走亲戚,图热闹还是添烦恼?

 

□本报记者 李科学

今年春节,家在叶县保安镇的小彦跟着丈夫回乡过年,父辈热衷的走亲戚、联络感情,却让她很难提起兴趣:“有的亲戚几乎不认识,还要陪着尬聊,恨不得早点走人。”

过年回老家,见见久未谋面、或远或近的亲戚,聊聊天,按说挺热闹,但城市里的年轻一代对走亲戚却越来越不感冒,就连一些老年人也会在亲戚关系中身心俱疲。那么,长此以往,亲戚关系会不会越来越淡,难以维系?

1

面对陌生长辈,像应付差事

“过年回老家,受父母委派,去了比较亲的叔叔、舅舅和姨家,其他远一点的亲戚很多都没有去。”2月8日上午,39岁的市民小彦说。

小彦的老家在叶县保安镇。对于她来说,回乡陪父母是应该的,但串亲戚并非心甘情愿。不过,父母对走亲戚很重视:“亲戚还得走,不走就远了。”小彦喜欢安静,不擅长社交,对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过了头的热情难以招架。

“都是老一辈的亲戚,一年甚至几年也见不上一面,几乎和陌生人一样。虽说是代表父母来拜年,但实际上和那些亲戚没啥感情。往那儿一坐,互相又不了解,没话找话,十分尴尬。”小彦说,自己和姑姑感情比较好,当然愿意带着大包小包去拜年,但有些几乎等同于陌生人的亲戚,见了也没意思。“走不走亲戚,不代表关系好不好。有些玩得来的,聚聚说说话也挺开心的,有些就是走着也没啥意思。”

市民陈卓对过年走亲戚同样抵触。陈卓小时候家境不太好,没少受亲戚冷落。过年跟着父母去一些亲戚家拜访,拿到的红包比别的孩子小不说,还会有几句有意无意讽刺的话飘进耳朵里。如今陈卓事业也算小有成就,那些曾经冷落他的亲戚也热情起来了,但他过年坚决不愿去串门。“关系好的,平时也有走动;关系不好的,没必要走动。”

市民黄丽也对丈夫家的亲戚敬而远之。刚结婚时去丈夫家过年,不认识的亲戚问东问西,工作、收入、催生……有些在她看来是很私人的事情并不想与人讨论。有了女儿之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又开始催生二胎,让她很是反感。这几年两个人渐渐奔四,亲戚才不提二胎的事了。如今,尽管回老家过年时父母催着,但两人已经不愿再走亲戚了。“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带着孩子出去玩,或者干脆在家休息不好吗?”自从因疫情防控不提倡返乡,黄丽倒暗自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不走亲戚了。

2

热情背后藏算计,人累心更累

“年龄也大了,不敢回老家了。回去一趟,累不说,还惹一肚子气。”算起来,67岁的市民周大妈已经有七八年没回老家过春节了。老家长辈陆续去世,加之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等原因以及亲戚的种种表现,让她提不起回乡过年的兴趣。

周大妈祖籍山东,夫妻俩年轻时因工作定居平顶山,还帮助老家的侄女在这里安定下来。她和丈夫老陈都是工薪阶层,日子不易,好在儿子小陈上进,工作后日子越来越好。几年前,小陈凭自己努力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业森林半岛买了两套房,与父母同住,好有照应;小女儿定居济南,日子也过得不错。

老陈是家中老大,总觉得自己有身为老大的责任。春节回乡,带着两个弟弟代表家族外出走亲戚,弟弟态度热情,就是把钱包捂得紧紧的,买礼物自然是老陈的责任;各种近亲远亲众多,一圈压岁钱发下来也吃不消。过个春节,老陈的人情往来没有小两万元下不来。

更让周大妈心疼的是儿子小陈。小陈买车早,早些年开车回老家,串亲戚得充当司机,就连夫家弟媳回娘家也让小陈送。有一年春节假期回了老家,小叔子全家去泰山玩了两天,小叔子全程让小陈开车,费用也由小陈包揽。“这哪是过年,简直是回来受罪,太累了。”

小陈勤奋上进,事业发展得不错,学历不高的侄女生活得很一般。两年多前,小叔子从老家来平顶山探望女儿,顺便拜访了老陈。从进入环境优美的小区起,小叔子的脸色就越来越不好看,吃饭时更是借着酒劲半真半假地提要求:“大哥,你看你们过得这么好,在这小区给你侄女也买套房子呗?对你来说又不算啥。”全家人十分尴尬。

周大妈说,近些年体力所限,很少回乡,亲戚之间的联系也渐渐少了;加上疫情管控,也难得回老家。好在通信发达,关系好的亲戚会通过手机视频联系,关系差的自然是联系越来越少,如今小辈们也不十分情愿走亲戚。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等我们这代人不在了,除了关系近的还能走动走动,有些孩子们估计都不认识了。”

3

心理专家:感情不拘泥于过节期间表达

如今,农村过年走亲戚还是常态,但城市里已越来越淡化,一些年轻人更是把它归类为“无效社交”。2月8日,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志平说,如今的走亲戚与传统意义上走亲戚在形式、内涵上都悄然发生着变化。

刘志平说,以前走亲戚不在于必须拿多少东西,而是陪着亲戚聊聊天,问问近况,是一种很好的联络感情方式;现在年轻人走亲戚更多的是形式化,拉一车礼物,挨个儿亲戚家一送,就表示串完了。

“看望长辈,不是说必须提的东西得有多高档,关键是真心实意地看望老人,陪着聊聊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亲戚。它的本质是有情感在里面的。”刘志平说,而这种形式其实是年轻一代最不在意的。这是年龄差异造成的,时代不同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更加简单化,就连结婚有的也只是随意在朋友圈发张电子请柬了事。所以,听从家人安排给亲戚送礼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不太能领会其中的情感意义,只把它当成一项送东西的任务。

刘志平说,以前物质匮乏,逢年过节提着礼物走亲戚串门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但如今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感情不拘泥于过节期间表达,而更多地倾注在平时,关系好的人可以经常一起吃饭或者随手送礼,实际上是时代的进步。“这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时代的进展,谈不上感情更淡漠,只是表达或者联络感情的方式不一样了。”

她表示,老年人也不必太担心,是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注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简单化。况且,俗话说“人以群分”,即使有血缘关系,但生活没有交集,只是过年送送礼,对联络感情的作用也有限;而人与人之间兴趣相投,或者有一定的交集,一定是会交往的。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