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飞雪红梅更妖娆
我家的春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2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雪红梅更妖娆

 

◎杜光松(河南平顶山)

深山里的冬天,似乎更冷一些。纷纷扬扬的雪花,铺天盖地,纯洁而高雅。校园里,那一丛雪中绽放的红梅分外妖娆。

这是深山里的一所小学。教室内,暖意融融,书声琅琅;操场上,雪花飞舞,玉树琼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她看着这一切,不禁脱口而出。

这是她执意离开却又回来的故乡,这是她曾经读书如今执教的校园。她彷徨过、迷茫过,却又满怀激情,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地方,只为做报春的使者。

几年前,她在县城教书,每次回老家都听到父老乡亲诉说由于山高路远,外面的老师不愿意来,村里的学生流失的情况。一腔热血在心头激荡,她毅然决定回来支教。

阻力显而易见。老公是高中教师,工作繁忙;大儿子四岁,上幼儿园需要接送;小儿子才几个月,嗷嗷待哺。况且,她大学毕业后曾在乡中任教多年,好不容易才调到县城。

开弓没有回头箭。她坚定地带着幼子回到了家乡,由于学校住房紧张,她吃住都在娘家。

当时,学点只有一百多名学生。她主动要求教二年级数学和五年级英语课,还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她想尽办法改变孩子们的学习习惯,教孩子们学习方法。学生底子薄,放学后她就义务到他们家里走访辅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期末考试,她教的学生成绩全镇排名第一。成绩最有说服力,乡亲们对她竖起大拇指,夸赞她好样的。

两年的支教很快结束了,她准备返回县城与家人团聚。老公早就盼着她快回来,大儿子也天天打电话说想她。可是,乡亲们舍不得她走,纷纷来说情,想让她继续留下来。

面对乡亲们恳切的挽留,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内心的天平再一次倾斜,她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她留下了,并且更加坚定,把大儿子也带回了老家,安排在这里上学。当年秋天,原学点负责人退休,她被任命为学点负责人,从此扎下根来。

她向父老乡亲承诺,要把学点办成条件优越、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名牌学校,不让山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秉着山里人不服输的性格,她风风火火干起来。公开招聘德才兼备的大中专毕业生任代课教师,并勇挑重担,执教三、四、五年级的英语课。她狠抓教风学风,在教师中倡导不比待遇比奉献,在学生中提出不比贪玩比成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她的带领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连续四年名列全镇第一。那些曾经到外地上学的孩子们,像飞倦的小鸟又飞了回来,学生突破了三百人。这个原本要撤销的学点,最终被保留下来。

面对山里孩子基础差、底子薄、留守儿童多、家庭辅导缺失等情况,她组织老师成立家庭辅导组,利用晚上和节假日进村入户义务辅导。有姐妹三人来自一个特殊家庭,父母离异,重组家庭后,继父被判刑,母亲外出打工。她一到周末就把三姐妹带到自己家里。有一次,一个孩子生病了,她悉心照顾,孩子深受感动,含泪向她喊了一声“妈妈”。她顿时心头一热,泪如雨下,更明白了肩上的重担。

孩子是需要鼓励的,尤其是精神鼓励。她设立了“校长抱抱奖”,在新学期升旗仪式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站在国旗下面,她走上前去一一拥抱他们。那些被拥抱的孩子,小脸上荡漾着幸福,别提多开心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成长,她想尽办法,多方争取支持,终使乡村音乐厅、乡村少年宫相继落户校园。没有专业老师,放学后她把老师们组织起来,通过网络去学弹琴、练唱歌、学舞蹈,然后再教给孩子们。如今,这里的孩子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弹琴、唱歌、跳舞,在爱的滋润下,迎风绽放,快乐成长。她带领孩子们到县里参加经典诵读比赛,一举夺得全县第一名。

前年冬天,天降大雪,她和老师们清扫积雪时突然晕倒。大雪封路,山路湿滑,乡亲们找来架子车,几十个人推着走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把她送往县医院抢救。医生诊断她是劳累过度、体力透支,必须治疗休养,但她只在医院待了一天,就回到了校园,因为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她心里放不下孩子们。

八年了,她依然坚守在这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她叫杨雪梅,雪中绽放的红梅,一名山村老师。梅,既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开放的花,又是春天第一个盛开的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岁寒三友,报春使者。年年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