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艺术·小圈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铜镜映出大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纹路、图形有讲究 铜质、工艺各不同
小铜镜映出大历史

收藏者展示东汉铜镜
收藏者收藏的部分铜镜
 

□本报记者 刘蓓/文 禹舸/图

刘蓓/文

禹舸/图

铜镜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铜镜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直观体现了所处时代的铜铸工艺、审美意趣、民俗信仰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在鹰城收藏界,有不少人对铜镜青睐有加。12月15日下午,在位于市区建设路西段的平顶山古玩城,两位我市的收藏爱好者展示了他们收藏的十几面铜镜。

铜镜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A

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其传世和出土数量极多,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分布广泛的收藏门类。目前,平顶山博物馆藏有20余面铜镜,涵盖了战国时期至唐代以来各时期的铜镜。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说:“在我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是铜镜使用的高潮期,也是制造工艺的高峰期。”

尚彬介绍,星纹镜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铜镜之一,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镜表面光滑,背面为不规则七角星几何纹图案,中间处饰有斜线纹,图案拙朴,镜缘处有两个小孔,具有早期铜镜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日常生活用具特别是铜镜却得到了较大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工艺体系,这时,中国铜镜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

今年58岁的张冲明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收藏铜镜。“战国时期的铜镜特别精巧灵秀。”张冲明说,这一时期铜镜的镜体一般比较轻薄,形制大多为圆形,也出现了少量方形。弦纹钮是战国铜镜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形式为桥形钮背上均有一至四道凸起的弦纹。在他的收藏里,也有一面战国铜镜。这面铜镜直径约10厘米,通体布满青铜的锈迹,与其他铜镜相比有些薄,显得小巧精致,背后是变形的龙纹,看起来繁复精致。这也是张冲明收藏的众多铜镜中年代最早的一面。

受张冲明影响,我市收藏家协会会员——42岁的李继红也相继收藏了几面铜镜,其中有一面少见的方形铜镜,中间装饰着圆形的云雷纹,象征“富贵不断头”,看起来很精巧。

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其生产规模和铸造水平都有很大提高,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张冲明的收藏中,一面直径约17厘米的东汉四乳瑞兽纹镜价值不菲。这面铜镜呈黑漆色,圆形圆钮,座外四个乳钉之间分别有两个符兽,外圈是两圈锯齿纹,看起来精美异常。

唐代铜镜雍容精美

B

“一开始接触铜镜,就被它们绝美的工艺所吸引。”张冲明说,铜镜作为古代工艺品,最大的价值在于背后的纹饰工艺。他指着一面唐代铜镜说,这面铜镜直径约18厘米,形制是慢八角,像荷花花瓣的形状,背面两只对称的凤凰栩栩如生,凤凰的眼睛凸起,像两小块水晶镶嵌其中,看起来灵动自然,让人惊叹。

“眼睛凸起行家称为‘头版头模’,意思就是这是一面好镜子。”张冲明说,球形纽下方还雕刻着一只口衔葡萄的喜鹊,寓意多子多福。周围还有祥纹围绕,整面铜镜精美异常。“这面铜镜是我2011年在广州买到的,当时一眼就相中了。”这是他目前最喜欢的一面铜镜。

在汉代,铜镜的花纹已经非常繁复精美,唐代铜镜更是突破了汉式镜,创造出各种花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唐代铜镜的构图虽然还是环绕式和对称式的表现手法,但是布局清新明朗,流畅华丽,自由活泼,特别是高浮雕技法,生气充沛,柔美自然。

盛唐中唐时期,铜镜的民族特点加强,多为花鸟镜、瑞花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对凤镜等,寓意吉祥,装饰华丽精致,是唐镜的最盛期。到了晚唐,铜镜出现衰落趋势,多为八卦镜、万字镜,有宗教意义,整个看上去,简单粗放,单调乏味。“总体来说,盛唐中唐时期的铜镜是最漂亮、最精美的。”李继红说,她的收藏中最喜欢的也是一面唐代的尖八角铜镜。

C

通过铜质、工艺等断代

在李继红的收藏中,一面东汉时期的铜镜让人眼前一亮。与其他青铜、黄铜质地的铜镜不同,它通体闪着银光,看起来很闪亮。“铜镜的颜色不一样,与铜质和当时的铸造工艺有关。”她说,判断铜镜年代有两个重要依据,一是工艺,二是铜质。“为啥每个时期铜镜的颜色不一样,就是因为铜质不一样。”制造铜镜所用的铜,一般都会添加锡、铅、锌等其他金属,根据添加金属的多少,铜镜显现的颜色也不一样。铅比较多时,铜镜颜色偏黑;锌多的,铜镜颜色发白,像银色……

根据工艺的精湛程度,也可以断定其所处的年代。在铜镜历史中,很多仿前朝的制法,例如明代仿汉代的,唐代仿汉代的,汉代用的是青铜,明代用的红铜,看着两面铜镜在形制上长得差不多,但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产物。

说着,张冲明拿出两面铜镜做对比。这两面铜镜外曲都是两圈铭文,镜钮是圆钮,大小、形制都差不多,但小一些的颜色发绿,大一些的更像是金色的。“发绿的是青铜,金色的是黄铜,青铜那面铜镜是汉代的,而黄铜这面是清朝仿汉代的。”张冲明说,除了颜色不一样,两面铜镜的工艺也有明显区别,黄铜的花纹更加细致精美,工艺更精湛,约有1公斤重,拿起来很压手。汉代的铜镜花纹就没有那个精致,看起来更粗犷一些。

此外,张冲明还讲述了一些铜镜断代小技巧。镜钮很大的大多来自东汉时期,平钮一般都是明代的,桥梁鼻战国时期居多。

承载的文化令人着迷

D

铜镜背后的纹路、图形内涵丰富,让人着迷。一般情况下,每个时期只有一枚流通钱币,但同一时期的铜镜却有很多种。研究一面铜镜,不仅能知道当时的文化、社会现象,甚至能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

在张冲明的收藏中,一面长约10厘米、宽约6厘米的铜镜格外与众不同,它自带支架。圆形铜镜上刻着月兔捣药的典故,图案清晰简洁,下方连着两个细长的脚。张冲明说,铜镜中的玉兔即为嫦娥的化身,“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话的信仰和崇拜。”

此外,在战国时期以及汉代,只有皇亲国戚或者贵族才能用得上铜镜,到魏晋时期、隋朝,士大夫等阶层也能用上铜镜,再到唐代,由于经济繁荣,当朝皇帝比较开明,平民也可以使用铜镜。“能用上铜镜的家庭一定是家世较好的,在古代,铜是制造货币的主要金属,一面铜镜需要很多铜才能制造出来,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李继红补充道,不过,除了皇帝皇后,其他人都不能用龙纹、凤纹装饰的铜镜。

“刻有龙纹的铜镜又叫龙镜,龙纹题材比较少,大致分三爪龙、五爪龙、两爪龙等。”张冲明介绍道,从龙头的朝向能区分铜镜的主人是皇帝还是皇后。皇帝用的铜镜,龙头朝向镜钮,皇后用的则相反,龙头朝外。

“这面龙镜是东汉末年的,背后是变形的龙纹。这面鱼化龙铜镜是宋代的。”张冲明拿出两面龙镜,一面是东汉末年的,一面是宋代的。宋代的这面龙镜颜色发黑,刻着一条鱼化龙,龙头朝向镜钮,“这是宋代某个皇帝用过的铜镜。”此外,还有一些只有指甲盖大小的铜镜,被当作装饰品挂在人们腰间,称为腰镜。它们失去了现实意义,更多的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对于张冲明来说,收藏铜镜除了能增长知识外,还能通过了解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和镜背装饰,了解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感受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及人们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