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采集43万张人脸数据被罚10万元,太轻了
多路径成才
对一个感谢电话的感谢
孙卓愿到深圳上学,团圆路上“最后一步”怎么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一个感谢电话的感谢
杨海森打出感谢电话,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文┃雨来

叶县的杨海森是一位高位截瘫人士,他给晚报的一个电话让人有点感慨。

在电话里,他感谢了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有社团义工、爱心人士,也有政府工作人员。这些帮助者劳费人力自不必说,救助资金有的来自对社会的协调,有的来自帮助者自己的腰包,难得。

这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尽管它的底色有些悲凉。杨海森以31岁的青壮之年,即遭遇高位截瘫之不幸,妻子一年后改嫁,两个孩子加起来也只有7岁。多年来,他生命中的每一块灰色,都有爱心人士为他点亮。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这些帮助者主动急其所急、想其所想,让他残缺的生活尽量圆满。

正如我们在脱贫攻坚的故事中看到的一样,来自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起初是借助本职工作这个近水楼台,但在接下来的持续帮助中,他们成了熟人、朋友,甚至形同家人。这既是国家大政方针具体而微的体现,也是个人出于人性的怜贫惜弱。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两者皆不可少。

如今,杨海森一双儿女长大成人,女儿有了工作,儿子光荣入伍。“我这个不幸的人有了一个幸运的人生。”这句工整凝练的话,从一个农民的嘴里说出来,很不简单,足见他发自肺腑的感受有多深。

杨海森打电话的目的,是通过媒体感谢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给予他的帮助。作为社会大众,我们除了向这些帮助者致敬外,也要向杨海森本人表示感谢。囿于身体状况,他所做的不可能很多,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打出这样一通感谢电话,就像是把一束温暖之光照进社会,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

我们谢谢这些帮助者,也谢谢坚强乐观的杨海森。

(相关报道见昨天A5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