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你好,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幸福来自种香菇
洗车洗出新生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幸福来自种香菇

李随定在查看香菇长势
 

讲述人:鲁山县赵村镇白草坪村 李随定

□本报记者 朱碧琼 文/图

我今年51岁,生长在农村,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下过煤窑、做过木工、卖过绢花。2010年至今,我已经跟香菇种植产业打了10余年交道,每次看到菌棒上密密匝匝的香菇,我都特别自豪。靠着自己的努力,我给两个儿子在鲁山县城买了房,还给自己买了一辆七座商务车。

回乡种香菇 成立合作社

我在驻马店泌阳做生意时,看别人种植的香菇供不应求,觉得这是一个致富好项目。2010年,我回乡考察,发现村里有人种植香菇,但设备落后、缺乏技术支撑。我扬长避短,投资50万元购买先进设备和原材料,在自家土地上建造大棚,种植袋料香菇5万袋。

种香菇是技术活儿,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来不得半点马虎。香菇未长出之前需要什么温度、湿度、光照,长成什么样子能够采摘,采摘以后咋保存,我遇到问题就给技术员打电话,有时候一天要打好几个。那时种出来的香菇特别小,因为香菇是按照品相、大小、好坏分级,品相不好就卖不上价,我很着急。问了技术员才知道,香菇不能长得太密,要把一些摘掉,菌棒上稀一点,才可以长大、长好。后来,我还发现,菌棒注水多了容易烂菇,少了影响产量,我在家啃资料、上网,慢慢摸索出一些门道。花菇的价格较高,我就跑到外地观摩考察,向当地种植户学习催花技术。就这样,两三年后,我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变成了大家口中的半个行家。

因产出的香菇口感好、品相佳,每到采摘时节,大棚前经常停有外地货车,将香菇运到湖北等地销售。

2018年,我扩大规模,创建了鲁山绿普农民专业合作社。其间,镇政府领导与村党支部书记跑前跑后,给予了极大支持。在村“两委”的引导下,采用香菇种植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附近70多个种植户,共种袋料香菇100余万袋,年产值1000余万元。

致富不忘本 爱心献乡邻

种植香菇成功后,经常有乡亲前来求教,希望跟着我大干一番。我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还经常入户指导。我的手机也成了技术热线,每天响个不停。电话大多是询问如何控温、注水、通风、消毒等,其中还有干了好几年的老种植户。就这样,附近种植大棚香菇的农户多了,有的连续种了几年就住上了新房,有的还买了小车。

看着越来越多乡亲的钱包鼓起来了,我打心眼儿里高兴,特别有成就感,可转念一想,村里还有贫困户,心里又很不是滋味。赵占稳一家,上有多病的母亲,下有读书的子女,生活非常拮据。我们合作社为他购买材料、提供设备、指导技术、帮忙销售,他种植的两万袋香菇年纯收入10万元,当年就摘下了贫困帽。贫困户时长福,家中有残疾人,我多次入户动员,给他投资3万元,帮助他种植袋料香菇1.5万袋,当年创产值15万元,纯收入7.5万元。像这样在合作社指导下种植香菇脱贫致富的村民有6户。

此外,合作社给十几名村民提供了稳定岗位,月工资两三千元。在制作菌棒、配制菌种和采摘的农忙时节,合作社还招了很多临时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有了更多的赚钱门路。做人不能只顾打自家的小算盘,能为乡亲们做些实事,我心里很踏实。

经过三次扩建,时至今日,合作社已拥有标准化香菇大棚60多个,今年又审批下来40多个,如果正常施工,明年合作社的大棚数量将超过100个。接下来,我将继续扩大香菇种植规模,并建设一个香菇购销出口基地,打造本地特色产业,为乡邻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优质的销售平台。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