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守初心忙耕耘
无私奉献终不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私奉献终不悔

 

◎李志(河南平顶山)

霜降过后,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市区的行道树飘下片片黄叶,在寒风中打着旋儿。我结束了市委党校中青班第四周的培训,往位于市六中家属院的家里赶去。

为配合全市创卫活动,我家小区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走进单元楼后,我发现刚粉刷过的楼道,虽然窗台上落满厚厚的一层白色粉尘,可地面的台阶上却比较干净,像是刚刚扫过,楼梯间还传来拖地的声音。走到三楼转角时,我发现有人弓着腰、低着头,背对着我正在用力拖地。那人身旁放着一个水桶,每拖一个台阶,就需要涮一次拖把。看来地面实在是太脏了。

“师傅,这么晚还不下班?”我礼貌地同她打了个招呼,转眼就来到了她面前。“今儿回来的还怪早哩!吃饭没?”听到熟悉的声音,我才发现,原来拖地的是我的母亲。只见她身上穿着平时打扫卫生时才穿的罩衣,戴着大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罩衣上浴帽上全是白色粉末,仿佛刚从磨坊出来。看到我回来了,她停下手中的活儿,用袖子擦着快流到眼里的汗,和我打招呼。“吃过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埋怨道,“妈,说你多少回啦,咋又在这儿……都70多岁的人了,你还以为自己年轻着哩!”

像这样公益性的劳动,母亲不知干了多少次。遇上下雪天,为了方便大伙出行,她就去扫雪、铲冰。有一年暑假,母亲不顾自己年近七旬的高龄,冒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领着我那七岁多的儿子,带着笤帚、拖把、刷子、水桶等,到楼道清理小广告。他们一老一少,扫灰、喷水,用刷子刷、钢丝球擦、拖把拖。忙活了半天,虽然很累,但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已然在下一代身上生根发芽。

母亲是市六中退休的语文高级教师,一个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她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饱尝过三年困难时期的艰辛,经历过十年动乱的不平凡的岁月,还经受过上山下乡生活的磨砺。作为“文革”中的“老三届”,她于1969年“文革”初期,教师被称为“臭老九”的特殊年代,走上教学岗位。动乱年代,教师地位低,受人歧视,不少同行托关系、找门路,千方百计跳槽、转行,母亲却像一颗钉子钉在了教育行业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多年来,她一直踏踏实实,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1997年,我86岁的外祖母因脑梗瘫到床上,护理的重担就落在姨妈、母亲两人的肩上。买菜、做饭、喂饭、洗尿布、翻身按摩……活儿有多重,可想而知。四年后,我外祖父又患急性心梗,虽经抢救捡回一条命,但接着也因脑梗卧床不起。两位老人同时卧床,而母亲却在这关键时刻,因工作需要仍得继续代两个毕业班的语文课。委屈二老她于心不忍,可想想那些渴望求知的孩子,工作更是马虎不得。于是,母亲果断而坚定地说:咱得牢记你姥爷说过的那句话“能叫累死牛,决不打住车”。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都说忠孝难两全,学校这边,她一节课没落下过,所带班级的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年终考核几乎年年优秀,她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家里这边,她一下课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买菜、做饭。赶上老人住院,我姨在家照顾这个,我妈在医院伺候那个。医院护理病人的地方,同时也是母亲办公的地方,她总是见缝插针地备课、批改作业。两位老人有时一年要住好几次医院,母亲就这样,学校、家里、医院来回跑,像是上足了发条的时钟,永远不会停摆。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近八年。

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迅速成长起来。从部队回来上班后,我服从单位领导分配,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任务,工作期间自学大学课程,并顺利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后来又光荣入党。我深知自己的这点进步,离党和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下定决心,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牢记党的宗旨,加倍努力,和母亲一样,心甘情愿做一头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生的老黄牛。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