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你好,小康——家庭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康养理念 融入生态产业
款款女装 扮靓美丽人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养理念 融入生态产业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刘建军在喂鸵鸟
 

“别人是进城打工当市民,我是返乡种地做农民。”11月19日上午,刘建军沏好一杯热茶坐在窝棚下歇息。前段时间天气不好,加固鸡舍、囤积饲料、修整沼气池……为了顺利过冬,刘建军一直在农场忙碌,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眼睛里满是血丝。

奔赴东北开展“研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想找点事做,干出点名堂。”刘建军今年65岁,2010年退休前是原市化肥厂一名车间工人。退休后,他不愿像别人一样唱戏、遛鸟,而是来到湛河区北渡街道莲花盆村发展生态农业,将康养理念与生态养殖种植紧密结合搞创业。

返乡伊始,刘建军看到很多农民把秸秆当废品,给基层政府部门增添了禁烧压力,就想着如何把秸秆变废为宝。听说东北地区秸秆利用技术比较成熟,他买了一张火车票就直奔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开始“研学”之旅。初到北方,他水土不服,连着生病几个月,到了冬天,又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进行劳作,困难、挑战自不待言。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多后,刘建军掌握并创新了秸秆再利用技术。这期间的经历也让他难以忘怀。由于资金紧张,他去当地农场打工,爬树摘松塔时,不慎从树上掉下,摔伤了腿。养伤期间,刘建军看到当地农民散养了很多鸡,除了吃草和虫,饲料里还添加了八角粉、肉桂粉等调味食料和中药材。“用这个传统中药方剂配制饲料散养出来的鸡,健壮、抗病能力强,肉也具有药用功效,养伤期间我喝的鸡汤到现在都忘不了。”刘建军因此又有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想法。

拓宽秸秆利用渠道

“技术学到手了,我还得回家创业,不能一直漂泊在外。”2013年,刘建军从东北回来流转了十几亩土地,带领贫困村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他建了沼气池,利用秸秆和动物粪便生产沼气,副产品沼液、沼渣是良好的农家肥,物尽其用。后来,他又专程到北京,找中国农科院专家请教,结合实践,研究生产出生态秸秆颗粒饲料,将秸秆再利用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之后,刘建军在自己创办的“沼气技术开发服务部”基础上,于2018年7月成立了平顶山市莹钰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2019年,公司持有技术被中国企业信用联合评价中心评价为“全国新能源行业重点推荐企业”。2020年1月6日,公司又通过了“全国农业行业一杰出贡献企业”认证。

推广应用生态理念

“大家都说我种出来的玉米不一样,那是因为咱不用化肥,是纯天然无公害食品。”刘建军说。不少村民找他学技术,他总是毫无保留地将生产经验传授给他人。“我有退休工资,搞这个纯粹是对生态农业的喜爱,现在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看到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真是再好不过了。”如今,刘建军的农场里很热闹,除了散养着近千只鸡、鸭、鹅,还引进饲养了珍珠鸡、火鸡及野猪等家禽、家畜。不少市民慕名前来游玩,吃一口农家菜、农家饭,刘建军的农家“私厨”生意火爆。

“我们都跟着刘大哥发展起来了,他现在是个纯粹的农民了。”叶县任店镇新营村黑猪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侯喜强说,刘建军多年在他们村搞秸秆打包回收,把赚来的钱都投到公益事业上了,现在又带头研制中草药溶入秸秆综合饲料生态养殖技术,不但把秸秆变废为宝,而且养殖出产的肉、蛋味美增值,前来向他学习的村民络绎不绝。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