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中国慢阻肺患者约9900万。慢阻肺往往缓慢起病,逐渐进展,中国慢阻肺年均死亡人数达96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慢阻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初次诊断的慢阻肺约50%已达到重度,该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海金表示,慢阻肺虽然目前不能完全治愈,但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并进行慢阻肺筛查可以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且确诊后良好的依从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管理慢阻肺,以减少和预防慢阻肺发作。
赵海金认为,患者对慢阻肺有七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
胸片正常,可以排除慢阻肺
专家解释: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早期胸片一般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肺纹理增多和紊乱等一些非特征性改变,很多慢阻肺患者即使已经出现咳嗽、咳痰和(或)气短等不适,胸片检查仍可以表现大致正常。殊不知此时的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这也是导致慢阻肺漏诊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胸片对早期慢阻肺的诊断意义不大,胸片正常也不能排除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才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结论:胸片检查不能作为慢阻肺常规筛查的指标,如需要进行慢阻肺评估、筛查或临床上疑诊慢阻肺,肺功能检查是必要的选择。
■误区二:
患者一定有明显呼吸道症状
专家解释:慢阻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三个字,咳、痰和喘,即咳嗽、咳痰和气喘,症状反复持续。其中咳嗽、咳痰常最早出现,一开始并不明显,有时受凉咳嗽,有时晨起咳嗽,发展到气流受限就会伴有呼吸困难,严重的病人可能长年累月地咳嗽、咳痰,受凉感冒了症状会进一步加重。需要注意的是,约三分之一患者早期没有任何上述呼吸道症状,但肺功能已经在慢慢下降,所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检查肺功能。
结论:慢阻肺早期不一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等症状,担心慢阻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快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化管理。
■误区三:
呼吸困难一定是心脏有问题
专家解释:患者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劲,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主要由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和哮喘、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等病因引起。如患者没有明确的心脏疾病患史,又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等症状,需尽快到呼吸专科就诊,完善肺功能等检查,争取早诊早治。
结论:呼吸困难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有烟草、生物燃料暴露史,需找呼吸专科医生评估,进行肺功能筛查,判断是否有慢阻肺。
■误区四:
无明显症状不需筛查肺功能
专家解释:慢阻肺主要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影响。环境上,最主要的因素是吸烟,包括二手烟。其他环境因素包括大气污染、厨房油烟、有害气体粉尘等。因此,吸烟、大量接触厨房烟雾等人群更易患慢阻肺。遗传上,如果自己的父亲或爷爷有慢阻肺的病史,可能存在慢阻肺的易感基因,当受到环境影响时,更易患慢阻肺。因为慢阻肺早期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只要具有上述高危因素,建议常规进行肺功能筛查。
结论:虽然没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具有长年抽烟等高危因素,建议进行肺功能检查。
■误区五:
慢阻肺不需要长期治疗
专家解释: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病理生理表现为气道变窄,气流阻塞受限,肺功能下降,目前尚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很多慢阻肺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往往自行停药,从而导致症状反复加重。用药后症状好转只能说明治疗有效,并不代表肺功能的回升和稳定,这时随意停药,很可能发生病情再次恶化,导致前功尽弃,慢阻肺发作一次,肺功能会进行性下降。所以慢阻肺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托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由专科医生评估是否可以减药。
结论:慢阻肺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但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慢阻肺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或药物长期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得到症状的改善,并减少急性发作,有效减缓对肺部的损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六
慢阻肺接受药物治疗就可以,戒烟不重要
专家解释:吸烟是慢阻肺的一个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吸烟会加快其肺功能的下降速度,从而使慢阻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越早戒烟,获益越大,甚至可以使肺功能得到部分的“逆转”,从而提高日后的生活质量。所以戒烟对慢阻肺患者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非常重要。
结论:慢阻肺患者戒烟很重要,自己需要充分重视,家庭和社会需给予大力支持,戒烟困难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戒烟门诊。
■误区七
慢阻肺患者呼吸困难明显,不再适合运动
专家解释:肺康复治疗是慢阻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可以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呼吸能力,是慢阻肺治疗的重要措施。
结论:慢阻肺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法,按照从小强度到大强度,逐渐耐受,循序渐进原则,运动康复可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周洁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