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录奋斗者的足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奋斗者的足迹
——品析长篇小说《痴心》创作艺术
 

◎何弘(河南郑州)

近日,路程、朱六轩的长篇小说《痴心》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痴心》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向读者全景式再现了中原鲁阳炭材厂历经三十年艰苦奋斗,由小到大,最终成为一家业内知名的大型炉用炭砖生产基地的艰难曲折创业故事,为致力于民族工业和从事实体经济的奋斗者们树碑画像,以《痴心》的书写向痴心献身民族工业发展的广大中小企业创业者致敬歌唱。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素材、真挚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以及厚重的历史铺垫,可谓史诗般的作品。

选题新颖,视觉独到。在书中,伴随着主人公季健中履职炭材厂,拿下大高炉,最终成功走向世界等生动故事,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炼铁及耐火材料业发展进步的光辉历史。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税收,提供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岗位……然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只有三年左右。这是为什么?千千万万家中小企业为什么总是昙花一现,难以成为百年老店?中小企业难,究竟难在哪里?怎样才能从体制、机制及营商环境全方位、多层次分析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这些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抽丝剥茧,在冲突中,在发展中,生动记述鲁阳炭材厂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次次艰难险阻并在革故鼎新中得到的重生和发展,让读者从中感知和了解我国炼铁及耐火材料业的发展史、奋进史,以及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对实业发展的艰辛和不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自从我国最高文学奖——茅盾奖开设四十余年来,鲜有工业题材的作品入围获奖。整个文学艺术圈,反映地方中小企业创业史的作品,都乏善可陈,获得大奖或者被广大读者所熟知的更是凤毛麟角。这是为什么?究其根源,不是万千中小企业没有故事可讲,而是广大创作者对之关注较少,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而众多中小企业的亲历者,要么置身在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里无暇顾及,自身文学修养普遍不高或缺少文化积累,再加上反映中小企业题材的作品,绝非仅有文学功底和一腔热血就能一蹴而就的。如果不能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深入到工厂中去体验、感悟,就很难摸准企业的内、外部真实情况及生产、技术奥秘,更难体会到创业者在磨难中的艰辛和收获时的快乐,从而为读者塑造出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新时代劳动者的形象。本书作者之一路程,从工人、车间主任、厂长,到总经理、董事长兼党委书记,从高级工程师到县长助理,在地方中小企业摸爬滚打了五十年,和有同样经历的朱六轩,两人历时四年,数易其稿,向读者奉献的这部作品,正像书中所介绍的炭砖那样,上得了高炉,经得起打磨,称得上精品。细细品来,不仅厚重,而且难能可贵。

用心书写,倾心奋进。《痴心》之所以能问世,一个最大的原因,便是痴情。而这部作品,其闪光点就在于作者为民族工业特别是地方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创造辉煌,提供了范例,树立了标杆。书中的一号人物季健中,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奉献的不仅是汗水,而是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他为什么能在感情交织、困难重重中不仅不离不弃,反而愈挫愈勇?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展现主人公的现实生活,大到国家变革、社会发展,小到家庭变故、亲人遭难等等,从小到大,在他脑海中刻下的不是埋怨和牢骚,更不是仇恨和敌视,而是社会的关怀和街坊邻居“东一瓢米、西一碗豆”给予接济时刻骨铭心的爱。这方面,作者就仿佛是百花园中的园丁,而主人公则是沃土中向阳怒放的带露玫瑰,其娇艳、芬芳也就自然天成了。

在主题架构上,《痴心》场面虽不宏大,但主人公则始终把国家利益、企业发展、职工生活放在第一位,反对内部分配差异扩大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产实践中,季健中身先士卒,帮职工“割麦种豆”,为丧亲职工“抬棺葬母”,特别是在用“三铁”破“三铁”这个严重影响企业干群关系的关键问题上,不惜丢掉晋职的机会,不唯上、不跟风的做法,看似小事,却恰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生产力与软实力。拿职工由此引发感叹时说的“使死也值”这句话来佐证,又何尝不是在提醒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高管们,只有摘下头上的光环,少一些戾气,多一些土气,用自身行为和人格魅力 ,在职工心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堤坝,才能抵御各种险风恶浪的冲击,从而带领企业走向辉煌。

叙事感人,寓意厚重。如何让以季健中、奚道强为代表的群星形象更加生动鲜活,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为此,作者没有将目光聚焦在一两位正面人物身上,而是以一种人像群览式艺术刻画为抒写主体,为这部作品在主题层面呼应时代主题作了坚实铺垫,并用艺术想象去重构,力求实现形象塑造的典型性、生动性和大众化。

在人物设置及塑造上,作者突破概念化障碍,让作品中的群体人物在自由空间彰显本色。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县委书记刘振国,当他得知炭材厂因欠税急待发车的货物在火车站被扣,而地方和南方一些债权人代表一拨又一拨上门讨债、企业四面楚歌时,他打破常规,亲自登门协调时所展现出来的领导艺术。特别是我国冶金界的科技工作者、教授级高工杨逸菡、冶金专家张铁山从大城市来到小县城,杨逸菡在炭材厂陷入债务危机时,义无反顾地把厂里特意归还他的集资款,又一分不少地全部拿出来,他那种我国知识分子共有的、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傻劲”,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张铁山在新材料应用上,不惜搭上身家性命,力排众议,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无畏及担当精神,既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又给人以向上力量。

背景人物设置匠心独运。安兆良原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退休后赋闲在家,尽管从不露面,但在地方上出现“大风大浪”时,却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以及大山里的基层干部张枣根,这个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山里人,“不看出身看表现”的耿直、憨厚与善良。也正是有了一个又一个安兆良、张枣根这样幕后人物的默默支持和帮助,鲁阳炭材厂才能一次又一次经受住挑战,闯过道道难关,获得不断发展。显然,作者设置这样的背景人物,又赋予其特定的身份与性格,以小见大,意境深远、美好。

情节描写,入情入理。一个是“厂长”二字从会标上掉下来,在众人惊愕不已中,一下子便把主人公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在矛盾点上,季健中一句“这个‘厂长’能够一下子落在地上,我说它落得好呀!因为它接了地气,是要在这里扎根的”幽默、诙谐话语,不仅挫败了别有用心者的不良图谋,还一下子在职工心里树起一个脚踏实地、与企业共荣辱的良好形象。一夜暴富的所谓“企业家”云枭翔,借“改革”为名,为了拿到耐火厂的土地搞房地产开发赚不义之财,与腐败分子、“两面人”冯国欣勾肩搭背、沆瀣一气。作者对他们在出台公开竞买方案时投机钻营心态的描写,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将对立人物刻画得鞭辟入里,极具警示作用。

众所周知,工业题材的作品不好写,把地方中小企业题材的作品写好更有难度。《痴心》所展现的,件件都是“干货”,是两位作者给我们带来的一部用心之作、惊喜之作、史诗大作。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