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心
扎根泥土谱华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泥土谱华章

 

◎杜光松(河南平顶山)

“尘面霜鬓离家,驻足小村天涯。曾记来时泥泞路,一晃五番冬夏。而今田青水秀,俯首正兴桑麻。我愿提笔画天下,许你一世繁华。”一首《西江月》,是他对五年驻村岁月的眷恋回望,还有对小村明天的深情寄语。

那年深秋,他告别妻女,来到这个叫南曹庄的小村。当时,女儿正上初二,正是需要他接送呵护的时候。妻子在医院上班,平时很忙也很累。原本坐机关的他,没有一点犹豫,欣然接受组织任命。

从市里到村里,有七八十里地。他不会开车,就骑着电动车去上任。平常住在村里,周末才回家。“岁月匆如梭,风雨又兼程。路深无觅处,第二故乡情。”这辆电动车载着他行程一万多公里,坏得无法修理时,他又买了一辆新的。他兴奋得逢人就说新车:“新座驾,通用陆上车辆,人电混合动力。全无级变速,全时后驱,全景天窗,全自动冷暖空调。双连杆独立悬架,主副驾驶360度视野,超长续航150公里。驻村神车,尽显人生高远。”

他生在农村,凭着考学跳出农门,深知农民的穷苦,深知脱贫的重要。因此,他对南曹庄倾注了满腔心血,要在这块泥土地上写出脱贫攻坚的壮美辞章。既来之,则安之。他吃住在村部,每天忙忙碌碌,为改变这里的命运默默奋斗。“冬来天降白玉郎,无声幽会素贞娘。枝枯叶黄难掩白,风起,雪飞孤村愈清凉。云散日出雪渐少,古道老坑露新装。试问小村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挥笔写下的《定风波》,一定是喜悦的,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了小村的一员,而不是匆匆过客。

或许,从《一剪梅》更能看到他的这种喜悦:“小村脱贫迎冬晓,整饰坑塘,铺平古道。一单轻骑荡尘袍,起早多少,贪黑多少。节假无休待酒浇,皱爬脸庞,霜洒鬓角。忙碌不惧岁月抛,光了树梢,青了麦苗。”他走东家,串西家,和老乡们打成一片,为改变旧面貌而宵衣旰食,累并快乐着。驻村的日子是艰苦的、寂寞的,远离城市的繁华,也没有亲人的守候。那么,该如何排忧呢?他就吟诵鲁藜的《泥土》:“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村里人对他们驻村工作的肯定。南曹庄,从以前下雨天的满路泥泞,到现在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从以前破旧不堪的土坯危房,到现在整整齐齐的白墙红瓦;还有巍然挺立的多功能村室,设备齐全的“儿童之家”,宽敞平整的文化广场,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站……数不清的变化,让父老乡亲们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今年麦胜去年青,丰收切盼中。雨后塘边茄苗,嫩叶招展夏风。杏满压枝,杨深覆径,村小情浓。攻坚直须冲刺,华发深夜挑灯。” 他的《朝中措》写出了小村脱贫攻坚的不易,更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其间,有多少苦,多少累,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到。夜深人静,思念如缕,他在小村无眠:“星点点,月圆圆,农家烈酒入杯盘。盼归诗词三百首,寄与妻女忍泪看。”

他把村部的边角地方收拾干净,种上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还在墙边栽上杏树、柿树、葡萄。种菜结硕果,施肥得余粮,这个院落里生机勃勃。“黄杏挂枝头,青豆架上长”是让人期待的,“红椒藏叶底,葵花向日倾”是令人眼馋的,“半墙红砖四季静,满架甜葡一院香”是怡人心房的。他这样做,少了买菜之苦,解决了生活难题,也体会到稼穑的艰辛、劳作的价值。

“如期共进小康路,梓乡沃土刻日月,不悔白发多。”五个年头的日月变换,妻子的鬓角早有了华发,女儿已经上高三了,他在这里默默耕耘,走过春天的田野,收获秋天的丰硕,吟诵着《行香子·驻村秋遇》:“昨夜霜风,先侵芍红。驻村间、华发衰容。无空练车,驾照难领。任一趟雨,一趟风,一趟冰。苏武牧羊,解忧嫁匈。唐玄奘、万里取经。岁月如歌,不改初衷。随春花黄,夏叶青,秋果红。”其心其情,怡然自乐。

“落叶聚还散,时光去又留。月圆可在白露后,无悔两鬓秋。”岁月犹歌,时节如流。驻村扶贫,五年坚守。青丝白发,龙钟双袖。坚持坚持,给小村一个振兴的理由。人生不止付出与拥有,承担是最大成就!他是谁?他姓郭,名好杰,用五年的辛勤汗水,在大地上写就了壮美辞章。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