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老年生活·俏夕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组团唱歌 找回往日快乐
激情满满 诵出幸福生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情满满 诵出幸福生活

朗诵团团员在朗诵诗歌《再别康桥》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在新华区西市场街道三七街社区,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碧水蓝天”朗诵艺术团,成员的平均年龄有50多岁,共同的爱好给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激情与活力,也增添了些许别样的温情与儒雅。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10月27日上午9点多,在三七街社区“国粹空间”活动室内,朗诵团的团员们站在舞台上,正满怀深情、抑扬顿挫地朗诵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团长兼辅导老师闫红恩在旁边通过语言及身体示范指点着团员们。

“无声”变“有声”

偶然机会“入行”

说起这个朗诵团,团长闫红恩功不可没。闫红恩今年67岁,家住凌云大厦,是平煤神马集团三矿的退休干部。

“我这人好写文章,当时学朗诵,就是想让我写的文章,从‘无声’变为‘有声’……”闫红恩说,他曾在单位宣传科、工会干过多年,有一定的写作经验,退休后,爱好写作的他也经常创作一些诗歌、散文等作品。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几位喜欢朗诵的朋友,看到朋友声情并茂地将他的作品朗诵出来,很羡慕。他虚心向对方请教,逐渐也爱上了朗诵。今年3月,他在社区的支持下,与同样爱好朗诵的王建平、刘素琴等几位居民一起,组建了这个中老年朗诵团。

“冒牌”初登场

光张嘴不发声

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59岁的团员刘秀荣看来,朗诵看似简单,也得下一番苦功夫。她学习朗诵,主要是为了教6岁的小孙子。“我过去是一嘴的河南话,学习朗诵时,先把朗诵的内容抄下来,然后再查字典,标上拼音和声调,原来是一个字一个音地学,现在是一段段地读和背,学上瘾时,走路也背,洗衣服也背,做饭时也背,有一回背得太专心了,饭都差点烧煳了……”

朗诵光会读会背可不行,还得需要有胆量。64岁的团员闫振华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上台的情景。“别看我现在穿西装、打领带站舞台上挥洒自如,观众再多也不怕。其实刚开始登台时,我就是个‘冒牌’,站在角落里,学着其他团员的样子,光张嘴不发声,就这还紧张得浑身冒汗,手脚都是抖的……”

只为心中梦

累并快乐着

“读好一篇作品就好比欣赏一幅画,看书只能让你记住情节,但朗诵却能让你深入画面,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今年64岁的杜丽萍从小就喜欢朗诵,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机会学习和登台表演。今年4月份加入朗诵团后,她每天背词练词特别用心。

团员王建平认为,平时练习需经常进行发声技巧、形体表演等方面的训练,很枯燥也很累,但这让他累并快乐着。他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和充实了。

“他们中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背诵朗诵文章时,年轻人也许念一两遍就会了,可他们却往往需要反复念多遍,过几天忘了还得重新背……”该朗诵团的顾问、市作家协会朗诵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兆维说。

三七街社区党委书记宋晓丽介绍,虽然这个朗诵团成立时间不长,但他们经常参加街道及社区内义务演出,很受辖区居民欢迎。短短几个月,团员就从当初的10多人,发展到如今的30多人。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