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医疗前沿
3上一版  下一版4
 
精于医骨 诚为患者
总医院康复支部开展脊柱侧弯入校筛查活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于医骨 诚为患者
——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四肢骨科病区主任张韶民
张韶民在为一名骨盆骨折患者分析病情 丁海涛 摄
 

透过高倍显微镜,一场人体微观世界中的殊死搏斗清晰现于眼前。无数细如发丝的血管和神经组织被一双手神奇地重新缝合在一起,血流如初,断指重获新生……在业界,显微外科被称为医生手技的极限,创伤骨科被称为与死神搏斗的危崖。而对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四肢骨科病区主任张韶民来说,手断指再植、创伤修复、小儿骨科、骨盆骨折微创治疗已是自己擅长的项目,而在他一次次地突破极限之中,无数患者也因此改变了命运……

在“断续”之间,接力显微外科力量

敦默寡言,谈起骨科技术时却如数家珍。2000年,张韶民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如愿进入总医院工作。怀着对骨科的向往,他毅然选择挑战被称为医生手技极限的显微手足外科。

当时,总医院显微手足外科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为让患者有一个健全的躯体,总医院医学专家们开始了断指、断肢及神经和血管修复手术的技术挑战。一次次成功、一次次创造奇迹,是总医院医学工作者辛勤汗水的结晶和聪明智慧的展现。

那时的张韶民是骨科一名优秀的医生,为解除失去肢体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恢复自理能力,张韶民迫切希望尽快掌握这门技术。“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为了救治一名断肢的工伤患者,总医院领导和骨科、手术室、急诊科等多学科的高年资前辈们在深夜里同疾病进行殊死搏斗。那种众志成城抢救生命的场景时至今日依然在内心激荡。”张韶民说,断指(趾)再植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更离不开一个庞大近乎军事化管理的抢救团队。从那以后,张韶民在实验室便日日夜夜与显微镜为伴,一次又一次地做解剖进行实验,一次又一次地模拟验证。渐渐地,张韶民的显微外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他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目前,总医院四肢骨科用显微外科技术救治的外伤患者早已数不胜数。包括张韶民在内的总医院四肢骨科技术团队,能够进行肢体缺失的再造与组织缺损的修复,用新技术提高神经再生的质量,促进神经再生功能的恢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手功能、整复创伤。

着眼“微小处”,他想办好骨科“大民生”

接下显微手足外科的“接力棒”后,张韶民爱学习、爱钻研的劲头让他不断地思考如何全面规划自己和科室的发展之路。2008年,他报考了在职研究生;2009年,他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全面学习脊柱骨病、骨关节病、小儿骨科以及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技术。

随着全面、深入地学习,张韶民决定着眼“微小处”,用高质量的微创技术为民生造福。他将目光投向了小儿骨科领域。过去,小儿骨折常常沿用成人骨折的处理办法。但实际上,骨折创伤带给孩子的影响更加深远。青少年儿童骨骼正处于生长期,手术留下的疤痕往往会给患儿留下永久的影响。张韶民率先引进小儿骨科微创技术,通过弹性髓内钉技术,为孩子选择微创治疗,这种技术创伤小、恢复快,不用担心留下手术疤痕。

随后,张韶民和团队不断拓展着四肢骨科的诊疗范围,在关节置换术、创伤患者的急诊手术治疗等领域不断获得突破。2016年,张韶民担任病区主任,他带领团队跟进前沿骨科诊疗观念,从微创入手,于全市首先引进了3D打印技术微创治疗骨盆骨折。随后,创新使用膜内成骨技术为难治性骨髓炎和开放性骨折后骨缺损患者提供了全程化的诊疗,尽力为骨伤病患者的康复治疗造福。

2018年,为了引进最新的骨盆骨折微创治疗,张韶民再次北上,到北京301医院进修。当年3月,总医院加入北京301医院环骨盆微创救治联盟理事单位。完成进修以后,张韶民开展了多例微创创新手术并获得医院新技术奖励。微创手术的早期开展缩短了复杂创伤患者的治疗期,为患者节约了费用。技术的成熟不仅带领总医院创伤骨科的技术水平再度实现新的突破,更为处理复杂重症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生的使命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医生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也都源于此。所以,患者需要的,就是我们精进的方向。”张韶民说。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为了患者”成了张韶民一切行为的准则。他认为,只要心里装着患者,只要追求极致的心不变,医者就会给予生命更多的尊严,就会给予人性以伟大的光辉。

(李莹)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