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老年生活·聚光灯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漂族融入新生活不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离开家乡 照料孙辈
老漂族融入新生活不易

 

□本报记者 刘蓓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他们中,有的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泊至陌生城市,被称为老漂族。近日,来自我市的几位老漂族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A

带孙子比上班累多了

丁兰志和老伴儿从2017年到长沙帮忙带孙子,至今已有4年了。刚去的时候,两人有些不适应。“带孙子比上班累多了,每天抱孩子、做饭、收拾卫生……一整天都闲不下来。”丁兰志说,以前上班也觉得累,但还能经常跟同事朋友一起出去玩玩,吃吃饭喝喝酒什么的,生活很充实。带孙子的生活是除了孩子还是孩子,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很欣喜,但确实是累,“还不如上班轻松”。

丁兰志今年60岁,老伴儿与他同龄,两人曾在市区一企业工作,目前均已退休。丁兰志的儿子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后到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工作,公司总部在湖南省长沙市。目前儿子已经在长沙市岳麓区买了房,在那儿定居并结婚生子。

2017年,儿媳怀孕后期,丁兰志的老伴儿从平顶山赶到长沙照顾儿媳。2018年孙子出生后,丁兰志老两口就一起到长沙,住在儿子家帮忙带孙子。

丁兰志的儿子是领导秘书,儿媳在银行工作,小夫妻俩工作都很忙,经常加班。“他们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我们除了带孙子,也能帮忙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给他们减轻负担。”丁兰志说,孙子在家待不住,除了吃饭和睡觉,他们都要带着孙子出去玩。“小区挺大的,环境比较好,能供孩子玩耍的游乐场有三四个呢。”现在孙子已经3岁多了,上幼儿园了,早上8点多送去,下午5点多去接,白天他们也有了一些空闲时间,算是轻松了一点。

有了空闲时间,丁兰志老两口依然没想过外出游玩。“来好几年了,我们都是在周边转转,一是时间不允许,孙子很绑人,二是长沙太大了,我们也不太会看地图,害怕走丢了。”丁兰志说,不过,他们住的地方距长沙阳湖湿地公园不远,他们经常到公园散步,“那里环境很好,很漂亮。”

B

几年来四地奔波

家住市区和顺路惠泽园小区的李桂枝和老伴儿这几年奔波在安徽、海南、湖南、河南之间,帮着儿女们带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为了带这三个孩子吃了不少苦头,现在不想再让儿女吃带孩子的苦。”李桂枝话语间都是对儿女的疼爱。她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大女儿以前在安徽合肥工作,现在海南省海口市当老师,小儿子在湖南省邵阳市当警察,只有二女儿留在平顶山,目前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三个儿女都已结婚生子。

最让李桂枝难办的是,三个儿女不约而同纷纷在2016年生下孩子,先是小儿子家生了孙女,接下来大女儿、二女儿相继生下了外孙。“他们仨让我措手不及。”李桂枝说,没办法,她和老伴儿只好兵分两路,她去了湖南邵阳照看孙女,老伴儿则去了安徽合肥照看外孙。后来大女儿跳槽到海南省海口市,李桂枝的老伴儿也跟随女儿去了海口。

“儿子和儿媳都是警察,两个人忙起来自己都顾不上吃饭,别说照顾孩子了。”李桂枝说,以前不知道警察的辛苦,现在面对儿子这样的双警家庭,带孩子的压力就落在了她的肩上。从2016年开始,李桂枝与老伴儿就很少见面,有事只通过微信视频聊天,也再没有在家里过过一个安生年。

C

语言、饮食是两大不适应因素

千里迢迢从一个城市来到另一个城市,从北方到南方,老人在帮助子女照看孙辈之余,往往对新的生活一时难以适应。语言不通,是老漂族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湖南人说话很快,口音也很重,刚来的时候我啥都听不懂。”李桂枝说,年轻人还好,大家都说普通话,但是老年人说的都是当地的话,她完全听不懂。一开始外出买菜,带孙女出去玩,她都觉得有些吃力。“也没人说说话。后来。慢慢习惯了,出门玩就找年轻人聊聊天。”

除了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也是让老漂族头疼的问题。

10月19日上午10点多,丁兰志和老伴儿刚刚买菜回来,准备做午饭。中午儿子儿媳都不回来吃饭,只有老两口自己买菜做饭吃。

丁兰志老家是信阳的,喜欢吃米饭,这与长沙人基本吻合。不过,儿媳是湖南益阳人,爱吃辣,丁兰志老两口吃不了辣椒,“胃不好”,平时还是做家乡饭多一些,自己蒸馒头、包饺子、手擀面条。他“很想念家里的面条”,想吃烩面、饸饹面之类的特色面食,但在长沙是吃不到的。

李桂枝也有同样的烦恼。她的儿媳也是湖南人,儿子也很能吃辣。“他们爱吃的菜里看起来红彤彤一片,全是辣椒,我都下不了口。”李桂枝说,她还是保持着河南的饮食习惯,早晚要喝粥,中午吃米饭或面条。湖南人的早餐一般从一碗放辣椒的牛肉粉开始,这在李桂枝看来是不养生的。中午和晚上,儿媳都要吃米饭。“一问做啥饭,他们就回答‘米饭’。中午还行,我炒个不辣的菜就行了,晚上不行,得做两锅饭。”李桂枝说,晚上给儿媳炒菜焖米饭,她一般会再熬一些小米粥,与小孙女一起吃。

此外,丁兰志对长沙的天气也有些不适应。“湖南的天气春秋天短,冬夏两季时间长,冬天还没有暖气,湿冷湿冷的,很不舒服。”他说,在平顶山习惯了住暖气房,到了长沙感觉南方的冬天比北方还要冷。

D

未来总是要回平养老

说起未来,几位老人表达了同样的心愿:早晚有一天还是要回平顶山养老。

李桂枝的儿子儿媳曾与老两口商量,让他们在邵阳养老。“俗话说养儿防老嘛。儿媳也说希望我们老了跟着他们过。”李桂枝说,儿媳打算在家附近再买一套小房子供他们老两口居住。

但李桂枝打心眼儿里不想在湖南养老。“虽然小区里有人打牌娱乐,还有很多健身器材,也有地方转悠,但他们说话我真的听不太懂,也没什么朋友,长期住着不舒服。”她说,她和老伴儿的身体这几年都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他们打算等孙辈上小学,如果条件允许,就回平顶山养老。“家里的房子还没舍得卖呢,就想着将来回去了还有地方住。”李桂枝的二女儿在我市工作,这更坚定了她回平养老的决心。

丁兰志老两口目前已经克服了语言关。“小区有很多河南人,都是来帮忙带孙子孙女的。”他说,时间长了,他们也认识了不少老邻居,平时也能聊聊天。不过,说起未来的打算,丁兰志也准备回平养老。

由于回家次数很少,见面也很少,丁兰志的同事、朋友很多都不联系了。“以后回去了,还能再把老关系拾起来。”丁兰志说,等孙子小学毕业,他和老伴儿就打算回平顶山。

让丁兰志打算回平养老的还有医疗问题。老两口的医保卡在长沙用不了,平时有个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小灾,他们就在社区门诊解决,尽量少花些钱。以后随着年纪增长,如果生病需要住院,还是回河南能解决问题。

此外,丁兰志老两口参加工作晚,工龄短,退休工资都不高。在长沙生活成本高,平时买菜吃饭、日用品、水电煤气费都是儿子儿媳出钱,“我们回去养老还能减轻一点他们的经济负担。”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