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文化艺术·大先生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元结:文武双全 才华爆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0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结:文武双全 才华爆表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杜甫曾赞他写的诗:“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欧阳修赞过他作的文:“独作古文,其笔力雄健,意气超拔。”他就是元结,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著名的文学家、现实主义诗人,他开启了新乐府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先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可谓是文武双全。

在鲁山县一高附中院内,有座距今千年有余的元次山碑,上有颜真卿为元结写的墓表:“(结)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招缉义军,山棚高晃等率五千余人,一时归附,大压贼境……”1963年,该碑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月19日,记者站在这里,感知先贤的往事和遗韵。

大器晚成 ——受奸相弄权影响35岁才考中进士

元结,唐代汝州鲁山(今平顶山市鲁山县)人,字次山,号浪士、漫叟,别号猗玗子,是后魏常山王遵的十二代孙。其祖上原姓拓跋,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其父元延祖,曾任魏成主簿、延唐丞。他淡泊名利,无意仕途,有归隐之心。

“商余山药材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自古即有‘药不经商余不灵’的说法。1000多年前,元延祖游历至今鲁山县马楼乡商峪口村西南方的商余山,发现这里风光秀丽,加之多产灵药,便隐居于此。”鲁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石随欣已研究元结十多年,他说,元结也在商余山度过了无忧无虑的幼年、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性情洒脱不羁的他虽出身名门,但入仕之路一点也不顺畅,幸运的是身边有一位好老师一直在教导他。

元结族兄元德秀中进士,任邢州南和尉,因从马上跌落伤了脚,不再能胜任军职,遂请任鲁山县令。17岁的元结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商余山,搬至鲁山县城,师从族兄元德秀精习文章、音乐等。元德秀为一代廉吏,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卓越的品行,《旧唐书》“文苑”、《新唐书》“卓行”都曾为其立传。元结师从元德秀12年,不仅学问大进,且思想颇受元德秀影响,树立了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对治国方略也作了深入思考。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29岁的元结去长安考功名,著《皇谟》三篇,《二风诗》十篇,结果朝中奸相李林甫弄权,担心会有士子在对策时指斥自己的奸恶行为,一个也不录取,还厚着脸皮对唐玄宗说“野无遗贤”,有本事的都在朝中了。元结当即愤然归于商余山中,耕作习文。《元子》中许多篇目,都是此时所作。

6年后,35岁的元结再次去到长安,终于考中进士。所进《文编》受到试官礼部侍郎杨浚等的高度赏识。

才华爆表——文武双全忠贞正直的灵魂写手

谁也没想到,风云变幻,元结中进士两年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元结带着家人前往襄阳、瀼溪(江西瑞昌西北)避难,在此期间,他自编文集《猗玗子》、著书《浪说》等。

长安失守,唐玄宗退位,肃宗登基,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接踵而来。

唐肃宗登基的第二年昭告天下,邀请流落四方的官员联合起来,讨伐叛军。

元结得到消息,立刻动身,赶往抗敌前线。唐肃宗封他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元结在家乡河南组织民兵5000多人,大挫叛军史思明,成功保全了15座城池。元结作《请收养孤弱状》《请给将士父母粮状》,上书朝廷,请求厚待战乱中的百姓。在他的倡导下,朝廷开始重视军人父母的生活和收养战争遗孤问题。元结的善举受到天下人的尊敬,都说他文武双全、忠贞正直。

“元结因平叛有功,连连升迁,一时声动朝野。”石随欣说,“不过,他对当官根本没兴趣,安史之乱后,元结便有了退隐之心,他反复请辞回乡,但身不由己。一直到了唐代宗年间,元结母亲病重,他得以从官场中脱身。”

无奈的是,当时虽大局已定,天下仍不太平。于是,45岁的元结被朝廷任命为道州刺史,考虑到早年父亲的教诲——“而曹逢世多故,不得自安山林,勉树名节,无近羞辱(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挺身而出,才是大节大义)”,接到诏令的元结再度出山,南下赴任。

道州(今湖南道县)是湘南重镇,刚刚经历过多年的战争动荡,民族矛盾仍十分尖锐,贼寇劫掠不断,田园荒芜,市井萧条,满目疮痍。元结上任不到50天,就收到了朝廷200多封催征赋税的公文,封封标明“失其限者,罪至贬削”。元结怒了,愤然写下《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首长诗,抨击那些不顾百姓死活催缴赋税的官僚,并冒着“罪至贬削”的风险为民请命,写《奏免科率状》上奏朝廷免去了百姓的赋税、“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他离任后,道州人立石、建祠,缅其功德。

几年后,广西容州(今广西玉林)一带受安史之乱影响,当地少数民族聚众闹事,大部分州县被攻占。朝廷派元结赴任,元结饱读诗书,胆识过人,不仅精通为将之道,还熟知驭民之术。他单车入洞,亲自抚谕,与少数民族首领谈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短短60天,8个州就恢复安定,显示出元结安邦定国的文武之道。

纵情山水——“打卡”著述成就“摩崖三绝”

石随欣说:“元结还是个隐士,公务之余,在永州、道州等山水之间到处‘打卡’。他所走过的地方,皆有著述,或长卷,或短文,或作记,或题铭,刻石遗后。他对山水的热爱远大于对官位的热爱,并在诗文中多次透露出就地归隐的念头。”

元结出任道州刺史时巡视江华县,将山石小亭取名为“寒亭”,作《寒亭记》;游阳华岩,作《阳华铭》,均刻于岩石之上。途经湖南祁阳境内的湘江河畔,元结被这里的山水风光迷醉,后以守母丧为由,长期隐居于此。

元结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取名为“浯溪”,将浯溪侧畔的一个高台取名为“峿台”,并建了一个山亭。

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他的文朋好友兼安史之乱平叛战友颜真卿来浯溪看他,元结就请这个大书法家把自己十年前的旧作《大唐中兴颂》写出来,请人刻在崖壁上,成为自家后院风景。“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这气势宏大、畅如行云流水的颂文,配上刚劲洒脱的书法,再加上鬼斧神工造化的巨岩和石工精湛的技艺雕刻,被称为“摩崖三绝”,使其声闻神州,成就了“浯溪碑林”。

唐宋以来,迁宦墨客,名公巨卿纷至沓来,或挥毫作文,或即兴赋诗,在陡峭的崖壁上、岩洞内和罅隙间竞相题刻,形成一处独特的山水文化。

“元结一生博览群书,文学造诣颇深。无论何时何地,他都能赋诗作文,表达心志。”石随欣说,即使征战沙场,做官治政,元结也把吟诗作文当成一件大事去做,这也是他特别佩服和喜欢元结的一点。尤其是元结的诗歌创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现实与腐朽势力,质朴醇厚、情感激愤、笔锋犀利,散文则短小精悍、神形兼备、道达情性,堪为现实主义典范。他的散文《右溪记》《殊亭记》《茅阁记》《寒亭记》等为韩愈、柳宗元山水游记散文的先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元结堪称古今典范,他用一生,践行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2008年,元结被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评为“鹰城十大历史名人”。2014年,元结入选“鲁山十大历史名人”。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