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你好,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系连通润乡村 有了颜值要产值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鸦张村:
水系连通润乡村 有了颜值要产值

游客在体验捣辣椒的乐趣
齐大央查看桃树的生长情况
美丽村庄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国庆假期,驱车沿323省道一路向东前往叶县叶邑镇老鸦张村,远远地,一块红底黄字“红色老区·老鸦”的大牌子便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田地里辛勤耕作的人们正收获着一年当中最后的成果。

驶入村内,村道干净整洁,高低错落的绿植铺满眼底,行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一盏盏路灯整齐地矗立在两旁,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谁曾想到,多年前,这里村道泥泞、土房低矮、环境脏乱,现在却以另一种“姿态”入选2021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名单。

“活水”入村 村貌升级

“我们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水系发达,而且这些水都是活水。”市中院驻该村第一书记杨统领说,村里把原来的老寨河、老坑塘硬化连接在一起,形成循环水系,与澧河一渠、田间灌溉工程贯通,村上不但环境好了,而且农业也丰收了。

漫步在村里,环村而过的渠水缓缓流淌,如引线穿珠,把村内3个大池塘连在一起,鱼儿游动,池水清且涟漪;池塘边绿树环绕、鲜花盛开,趁着天晴,村民们或在依水长廊下下棋聊天,或翻晒玉米和花生,构成一幅美丽生态的幸福画卷。

在老寨河边老年幸福院外的休闲椅处,85岁的五保户兰天涛老人正和村里的人聊天,院内的紫荆花开得正艳。在兰天涛的记忆里,幸福院外的老寨河以前是个大垃圾场,村里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出门两脚泥。“以前怎么都想不到村里能像花园一样美。”老人满心欢喜地说:“住在这样的村里,比住城里还好。”

老鸦张村紧邻澧河一渠,辖14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总人口2753人,耕地面积4050亩,是扶贫开发重点村,也是叶邑镇农村环境治理重点村。2018年3月,该村在叶县水利部门扶持下,争取到国家“农村水系连通”建设项目资金140万元,按照“引得进、流得动、排得出”的要求,对村中杂草淤积、污水乱流的老寨河、老坑塘进行清淤、疏通、硬化。主要利用澧河一渠及田间深水井的水源,采取“明渠+暗渠”施工方法,打通村内老河道、旧池塘之间的淤塞,盘活村内大小水域,形成了村里4.5千米水渠和3.4万平方米的3个池塘,并与134万平方米的田间农业灌溉工程连通,形成流动水网格局。

该村党支部书记兰冠许表示,水系连通后,村里筹措资金20余万元,实施了村内道路、池塘、河道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极大提升了全村人居环境,打造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文明乡村,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活水”入村,河流池塘恢复生机,村庄颜值明显提升。

发展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奔小康

田园乡村有了颜值更要有产值,这是村民的一致追求。老鸦张村是革命老区,资源贫乏,附近也没有工业企业,曾是省级贫困村。

为带动村民奔小康,该村两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结合村子实际,经过慎重考察,于2016年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流转了全村1/3以上的土地种植红薯,并投资数百万元上设备加工红薯粉条,每年实现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村民收入、村集体收入齐齐增加。

“下个月红薯就该收获了。”在该村西南角的红薯加工产业扶贫基地前,管理员齐大央说,路对面是村里2019年流转土地种植的近5000株桃树。今年桃树已经挂果,明年就进入丰果期。今年3月份,桃园里又养了100多只鹅。另外,村里的骐顺达服饰、骐顺达生活广场和辣椒加工项目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随着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贫困户一户接一户摘掉“贫穷帽”。村两委会还邀请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回村创业。老鸦张村会峰葡萄种植园有阳光玫瑰、黑美人等品种,葡萄园负责人杨会峰多年在外经商,后回村流转土地50亩,聘请专业技术员跟踪指导种植高端葡萄品种。在葡萄园内务工的大多是老鸦庄村村民,他们足不出户实现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务工增加收入。

看到村里的大好形势,不少村民也开始自主创业,发展养殖,开办农家乐等。

开办农家乐 开启新生活

走进村内的幸福泉农庄,农庄内用石头打造的围墙、磨盘、水槽及假山、花圃、喷泉等别具一格,加上郁郁葱葱的绿植,农庄充满了浓浓的古典气息。

绕过假山,一处回廊出现在眼前,中间的连桥像一条玉带横于水面之上,水里遍植荷花,桥中心两边各建一亭,亭台倒映在碧波荡漾之中,形成一幅人在园中坐亦在画中游的画面。

“这里原来是个鱼塘,后来整成了一处游园。”农庄负责人孟涛指着回廊中间的景观说道,他和别人合伙开办农家乐后,把鱼塘修整了一下,又在周围建了房子。

今年33岁的孟涛2012年退伍回到村子,当时村里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经过一番考察,他萌生开办农家乐的想法。

“刚开始我什么都不懂,心里也没底,也是在不断学习和考察。”孟涛说。

近年来,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特别是循环水系建好后,节假日来的人特别多,周边县城的、市区的人都来游玩,农庄经常客满,孟涛越干越有劲。“我们这里环境好、空气好,肉类、蔬菜等食材都是天然的。而且,我们村里种的还有葡萄、桃子、红薯、花生等农产品,游客想买的话我们也会推荐。”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孟涛和合伙人收集了一些石槽、石磨盘、拴马桩等老物件放在农庄里,还有一部分准备捐给村史馆。农庄的南侧就是该村正在建设的村史馆,主场馆已经建好,附属儿童游乐场、健身场等还在建设中。

兰冠许说:“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清水穿村、活水相连的循环水网,逐步恢复乡土文化气息,提升乡村观赏品位,让全域水系连通,造福更多的村民。我们做民宿、种植巴旦木果和阳光玫瑰葡萄,想把游客留住,延长游客游玩时间,同时让村民真正过上小康文明的生活。”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