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维护律师权益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拒绝过度包装
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人才浪费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博士当中小学老师是人才浪费吗?

 

文┃雨来

选择当老师是一种利己的理性选择,但个人角度的理性,在社会角度,就不一定理性了。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公布了2021年新入职入编的40名教师,其中有9名博士及博士后。财经网为此发起一个投票:你怎么看待博士去中小学当老师?截至目前,有7.2万人投给了“没啥看法,尊重个人选择”,有1.9万人投给“多多少少觉得浪费了”,前者高居第一,后者仅列第三。

这个投票反映了当前的社会价值,就是公众对个人选择越来越宽容、理解和尊重,不再以严肃抽象的社会贡献来评价和约束个人选择。这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再细究这些博士教师的学习经历,他们几乎全部来自中外名校,甚至在求学阶段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比如硕博在北大完成的化学老师谭灏诚,曾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其他的高学历老师,有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主攻细胞生物学的博士后,有来自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博士,其他如语文、数学、物理老师,也都是名牌大学的比较文学、统计学、光学等专业的博士,履历金光闪闪。

所以,有1.9万人投给“多多少少觉得浪费了”,也情有可原。比如有位高赞网友就这样评论:“高精尖人才应该去做研发或者更能为国家创造的事业,而不是为了钱去当中小学老师。我并不是说中小学老师怎么样,而是说相应的人就该做对应的事。”

那么,如何看待上述分歧?

对于多数人支持的“尊重个人选择”,我们要进一步追问:这些博士为什么选择当中小学老师?在网友的评论里,内卷、体制、稳定等词汇不时出现。毋庸讳言,当前的人才竞争相当激烈,像这种博士去中小学当老师早已不鲜见,去年不是还有清北的博士去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任职的新闻吗?当时也曾引发舆论热议。教师工作稳定,而且还有教师收入不得低于公务员的政策保证,因此,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选择当老师是一种利己的理性选择,教育部2021年的统计数据就证明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报考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人数,2019年比2018年增长了38.5%。

但是,个人角度的理性选择,在社会角度,就不一定理性了。

理想的社会资源配置当然是人尽其才。如果高学历的人才选择低配,不仅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而且挤压了同样胜任这个岗位的较低学历者的就业空间。更不用说由于高考录取的人数限制,考上清北的人,同样会挤压他人接受清北教育的机会。你清北毕业读到博士,却做了小学老师,被你挤掉清北机会的同学情何以堪?

在任何一个社会,人才都是宝贵的资源。最宝贵的资源当然要实现最优配置,否则就是浪费人才、资源错配。美国有个研究经济的大学教授对人才配置进行了研究,将工作岗位分为两类:创新型和寻租型。前者负责把“社会蛋糕”做大,比如科学家;后者不直接创造价值,只是负责“社会蛋糕”的分配,比如公务员。

他指出,合理的人才配置,应该是顶尖人才去从事创新型工作,把蛋糕做大。相反,当最有才能的人成为寻租者,他们的个人报酬来源于对他人财富的再分配,而不是来源于财富的创造,这样的结果就是:有才能的人没有参与改进技术,与普通才能的人一起成为分食蛋糕者,那么,经济将陷入停滞。

也就是说,对个人选择而言,趋利没有错,但这种个人理性对社会发展,没有更多促进作用。

我们继续往下问:这些博士到中小学屈就的原因还有哪些?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逻辑不发达的网友建议:应该把高收入给科学家。现在,我们未来的科学家都被迫去小学谋生了,他们连科学家的岗位都没有,咋获得那份高收入?

对,问题就在于科学家的岗位不够。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产业升级还不到位,至少没有与人才的供给相匹配。在当前以及可见的未来,国内外形势都要求我们在高科技领域占据制高点,而科技岗位与人才是互为因果的相长关系。理想的愿景是:产业升级对人才如饥似渴,博士们进入专业领域施展才华,实现最优的人才配置,整个社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这一天,我们期待早点到来。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