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艺术·涨姿势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重新认识鹰城,从300多条成语开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9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悦远来、快马加鞭、甘拜下风、广阔天地……
重新认识鹰城,从300多条成语开始

王俊刚向记者讲述贴有鹰城“标签”的成语故事,细品楚汉文化风韵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文/图

近悦远来、快马加鞭、一毛不拔、甘拜下风、齐心协力、广阔天地……这些成语耳熟能详。但要说这些成语“产”自平顶山,恐怕有人难以置信。人们素以为平顶山产煤,系“中原煤都”。实则,平顶山不仅能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也很丰厚,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均贴有鹰城“标签”。

自2010年至今,平顶山学院副教授、文史学者王俊刚在工作之余对与平顶山有关的成语典故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先后编撰了《平顶山成语典故》(河南人民出版社)、《伏牛山成语典故(平顶山、许昌卷)》(中州古籍出版社)等。出自平顶山的成语有多少?与平顶山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9月5日,记者采访了王俊刚。

潜心研究多年,挖掘成语数百

57岁的王俊刚任教已35年,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套2020年12月出版的《伏牛山成语典故撷英》,一共5本,分别是《平顶山成语典故》、《郑州成语典故》、《洛阳成语典故》、《南阳成语典故》和《许昌成语典故》。这是他皓首穷经、潜心研究之成果。

10多年前,平顶山学院成立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并将伏牛山文化圈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出于对中原文化的热爱,时任图书馆馆长的王俊刚开启了研究伏牛山地域成语典故的文化之旅。

成语的形成多与历史大事件有关,“昆阳之战”是发生在平顶山叶县的重大历史事件,围绕这场战争会不会留下成语呢?最初,王俊刚就是从这个大事件溯源追踪,查阅史料,不断求索、考据,终于发现“同心共胆”这条成语出自这场战争: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刘秀攻取昆阳,王莽急派43万大军从洛阳出发,直奔昆阳。刘秀只有八九千人,将领担心妻儿老小的安危,退避城中,惊慌失措。刘秀说:“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见《后汉书·光武帝纪》)。诸将听取刘秀建议,坚守城邑。刘秀趁夜出城搬来万余援兵,勇猛冲杀,以少胜多。“同心共胆”至此出典。

平顶山地处中原,古代又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地带,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在此演绎出子高善政、孔子访叶、墨子非攻、文君治鲁、范雎封应等许许多多绚丽多彩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便凝聚成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每找到一个与平顶山有关的成语,王俊刚便如获珍宝。

醉心成语分域研究十余载,王俊刚初步挖掘出“平顶山成语”300多条,这些成语产生于平顶山或与平顶山有某种关联,最早的来自于上古时期黄帝、尧帝等的传说,如“鼎成龙去”、“甘拜下风”、“洗耳恭听”等;最近的成语是“广阔天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第四次修订本)收录成语3559条,其中“平顶山成语”就有92条。像“拾金不昧”、“一毛不拔”、“快马加鞭”、“量体裁衣”、“以卵击石”、“墨守成规”、“叶公好龙”、“运筹帷幄”、“死灰复燃”、“披荆斩棘”、“暗送秋波”、“一知半解”等大量的成语,家喻户晓。

细品成语故事,领略文化内涵

在平顶山高速路口及重要通道,总能看到“近悦远来”的广告牌或宣传语。

“近悦远来”出自《论语·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叶公问政的故事千古流传,“近悦远来”已经成为平顶山的一个文化符号,折射出鹰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叶公好龙、王乔飞凫、龙泉太阿、鲁阳金行……一个个成语背后,是一个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于哲理、寓于情趣的故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通过对‘平顶山成语’文化特点的分析、研究,我发现其文化面广、量大,内涵丰富,令人惊叹!”王俊刚感慨道。

“反映墨子文化的成语有35条,如‘墨子泣丝’、‘苍黄反复’等反映墨子的‘尚贤’思想;‘量体裁衣’、‘人给家足’反映了他的‘尚同’思想;‘一毛不拔’、‘摩顶放踵’等反映了他的‘兼爱’思想;‘墨守成规’、‘高不可攀’等反映了他的‘非攻’思想;‘快马加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王俊刚说。

“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如果要追根溯源,恐怕要到‘平顶山成语’文化中去探求。”王俊刚说,“洗耳恭听”与“饮犊上流”两则成语出自汝州市洗耳河畔,前者是关于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典故,许由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隐士;后者是关于隐士巢父的典故。时代较早的著名隐士大概要算孔子周游列国时在叶邑(今叶县)遇到的几位,即“平顶山成语”“来者可追”中的接舆、“四体不勤”中的荷蓧丈人和“不敢问津”中的长沮、桀溺了。

“平顶山成语”当中,还有反映军事文化的“远交近攻”、“运筹帷幄”、“以逸待劳”、“强弩之末”等;反映道德文化的成语“拾金不昧”、“从善如流”等;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披荆斩棘”、“快马加鞭”、“齐心协力”、“死不旋踵”、“墨突不黔”、“发愤图强”、“挥戈反日”等;反映书画文化的“断章摘句”、“画中有诗”、“成竹在胸”、“一知半解”等。“鼎成龙去”、“甘拜下风”则蕴含黄帝文化。

融入成语元素,共享文旅盛宴

成语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它的挖掘和弘扬,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自身素质,促进文明习惯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进而凝聚人心。

王俊刚直言,一则成语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既与历史事件有关,又与人物有关,有些甚至与众多人物有关,历史事件大多也会横跨许多地区。因此,同一则成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归属多个地方。他坚持研究“平顶山成语”,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引起更多人关注、挖掘和弘扬“平顶山成语”文化,促进平顶山传统地方文化建设,提升鹰城文化品位,树立内涵厚重的城市形象。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而文化是一个城市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平顶山学院院长苏晓红说,成语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把成语典故融入现有的文化旅游景观,能够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提升景观的文化品位。郏县三苏园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衣冠冢)、苏轼、苏辙父子的墓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顶山著名的人文景点之一。三苏为后人留下了100多条成语典故,以苏轼为最。苏轼的一生可以用“风流人物”、“过眼烟云”、“一毫不取”来概括,引入这些成语,会给三苏园增添更为深刻的文化烙印,也会让游客对三苏文化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有些成语典故蕴含着精彩的历史故事,本身就是一道美丽‘风景’,建设以成语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线,既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可以丰富伏牛山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苏晓红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