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你好,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风景看 有农家饭吃 有项目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板河村:
有风景看 有农家饭吃 有项目玩

村民养蜂致富
游客在百米风车长廊游玩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穿过山坳,走过小桥,经过溪流,一幅山水画卷呈现在眼前。古朴的房屋掩映在绿荫中,村边的水坝内鱼儿在嬉戏。不远处,可随水面自主升降的“网红木桥”静卧在水面上。

石板河,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坚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家乐、小吃、民宿、特色种植等产业,通过“靠山吃山”走上了康庄大道。9月2日,记者来到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领略美丽的风景,感受淳朴的民情,发掘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小山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弟弟快来,这里有石磨盘,咱俩一起推着玩。”记者刚刚走进石板河田园综合体,便听到了阵阵欢声笑语,10岁的赫赫正带着5岁的弟弟航航体验乡村生活。

“我们早就在抖音上看到这里的美景了,今天来这里真是不虚此行。”赫赫的母亲魏红盘说,他们是石龙区的,等到了饭点,还要去山上的农家院尝尝地道的农家菜。

百米风车长廊上,两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拍摄抖音短视频,一阵清风吹来,千百只五彩风车转动起来。

“喂,有没有人呐,快来看喊泉啊……”水库岸边,一名游客正对着喊泉的大喇叭高声喊着。水库中央的喷泉不时变换造型,水柱喷射高度近百米,不少人在排队等候体验。

“乡亲们穷苦那么多年,现在终于赶上好时候了。”石板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周现说,他们村是观音堂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以往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群众建房都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由此形成了满村石头房、石头路的独特景观。近年来,他们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对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对村内环境进行绿化,打造石屋石路旅游小环线,同时向上级部门争取传统村落项目资金180万元,打造传统村落4处,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据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崔怀风介绍,为响应“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2018年8月,由宝丰县父城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平顶山昌盛建安有限公司和石板河村委会联合成立河南省石板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围绕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古村落的思路,开展石板河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在全村6.3平方公里范围内推出生态景区、郊区旅游、特色文创、青少年认知培训基地、种植养殖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目前,村里已完成入村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村民文化广场及舞台建设,以及村内道路铺设工程、古井修复、花海景观、部分标识标牌安装等,已建成项目有步步惊心趣桥、水上浮桥、登山步道、汝瓷体验馆、呐喊喷泉、蜂蜜制品扶贫车间、130亩桃树基地等,扶持关岭村农家院两个、带动村民自建农家院两个,经营小吃摊位10余个,带动特色养殖30余户;在建项目有游客服务中心、美食一条街、玻璃栈道、七彩滑道、民宿改造等;计划实施的项目有空中飞船、河道改造、乡食餐厅改造、垂钓中心、研学活动中心等。去年,这里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

山村农家乐,致富好出路

“大家别急,熬炒柴鸡马上就好,先喝口竹叶茶解解渴。”石板河2号农家院经营者常东升正在热情招揽顾客。这座农家院位于半山腰处,由三座石砌瓦房组成,小院里还摆放着石桌石椅,点缀着假山鱼池,犹如世外桃源。

这里的凉棚下、包间里坐着食客。凉拌灰灰菜、槐花炒鸡蛋、爆炒木兰头、红薯面条……菜单上数十种农家菜令人眼花缭乱,忍不住想要品尝一遍。

“真想不到,我这个以前的贫困户也当上了老板,成了致富能手。”常东升说,以前村里老百姓的收入基本都靠种地或在附近打些零工,日子很不好过。自从扶贫工作开始以后,政府派来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又实施了光伏扶贫、金融扶贫、到户增收等很多好政策,大家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后来,村里又开始搞旅游,他之前做过厨师,参加了村里举办的面点、烹饪技能培训,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开起了农家乐。如今,村里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来农家乐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人多的时候一天接待100多人,人手不够用,就在本村找了几个村民帮忙,每人每个月发1600元工资,让他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

王周现说,在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业发展上,他们采取组织引领、行业指导、技术培训、全民参与的办法,以实现“有风景看、有农家饭吃、有项目玩、有民宿住”为目标,将民宅民房建设纳入乡村规划,结合本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将景区初步划分为“旅游观景区、精美美食区、休闲娱乐区、特色民宿区”等,并聘请专业团队进行管理运营,引领家家户户参与发展。

小蜜蜂促进村民增收

“大哥,最近雨水多,蜜蜂可要照看好了。你腿脚不方便,有需要只管给俺们打电话。”在脱贫户王砖头家,市环保局派驻石板河村第一书记岳建辉前来做入户调研。“等我把蜂箱盖上,你们先别过来,蜇住老疼。”王砖头喊道。

据了解,王砖头是从2018年开始养蜂的,从最初的5箱发展到现在的近50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专业户。刚开始养蜂时,他不懂技术,就向书本学,还把养蜂专家请到家里来手把手教自己。有一次,他在查看蜜蜂生长情况时,不小心惹恼了这些小家伙,它们扑上来就蜇。王砖头坐着轮椅,跑也跑不了。媳妇周文香听见声音赶过来,才把他从蜜蜂群里“救”了出来。

王砖头算了一笔账,按每箱产蜜10公斤来算,50箱能产蜜500公斤。蜂蜜的集中收购价是每公斤40多元,也就是说,每年养蜂收入就有2万多元。但养蜂也有成本,怎么办?有补助——除了村里发放的养蜂补助外(每箱100元),还有每年3000多元的光伏扶贫补助。这些补助款基本够养蜂的成本了。

如今,他的一双儿女都已经大学毕业。女儿考上了特岗教师,儿子在市区打工,都能够独立生活了。前些年易地搬迁后,他家在山下分了套小二楼。

据悉,2018年初,时任石板河村第一书记的白大良通过多方考察,引进蜜蜂养殖技术,共购买170箱蜜蜂,带动20余个贫困户从事蜜蜂养殖产业来增加收入。2019年6月,石板河村成立兴农蜂蜜制作坊,优先收购贫困户家产的蜂蜜,利用先进提纯设备过滤蜂蜜中的杂质与水分,进一步提高蜂蜜品质,并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降低贫困户销售成本,目前养蜂户年均收益超万元。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