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院夫子记
时钟与指南针
母亲的抗疫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院夫子记

 

◎郭德诚(河南洛阳)

温老师喜欢喝茶,而且只喝一种:清茶。沏茶水温,不超过85℃。他用电子壶,显示温度。他说《茶经》曰:“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高,叶即烫熟;低,耗时过长。我说喝个茶,用得着这么讲究?他说这不是讲究,是正确。

他这人就这样,教语文,爱咬文嚼字。我呢?好抬杠,刚好是一对儿。我是和钢铁打交道的,实实在在,觉得写文章这事,虚头巴脑。那天聊天,说到《师说》。我说这还是名篇,你说你们不“传道授业解惑”,还干吗?这不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一样天经地义吗?他笑了,说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说韩愈说的“师”,不是现在的教师,而是指学有成就的人。韩愈自称师,是为当事人所不齿的。韩愈的好友柳宗元的一段话,可以回答你:“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听得我一愣一愣的。

其实他这人,才好为人师,而且还能随时随地开讲。那天我出差回来,碰巧他过生日,就邀我一起喝酒。酒酣耳热,他问这几天干吗去了。我说设备出了点问题,去现场看看。他说你老工厂了,还用去现场看?我说多新鲜呀,你以为写作文呢?对着电脑拍拍脑门就行了。他又笑了。

他问我,你看过《石钟山记》吗?这谁没看过?他说苏东坡为写此文,那是“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是身历险境,而得其真。哪有拍脑袋写出好文章的,文章的一字、一词、一句,都是要有根的,因为它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得得得,这又挠到痒痒处了,酒桌又变成了他的课堂。他这人,一旦说起来,不仅引经据典,而且有板有眼,像我这种爱抬杠的都接不上茬,只能让他一吐而后快。

我们住一个小院,大家都喊他温夫子,说他这么爱讲话,是站讲台留下的后遗症。你看那一摞摞先进工作者证书、奖状,这一行干得太久了,看谁都是学生。对这个绰号,他欣然接受。他说,扯起话题,常常弄错语境,事后自己也觉得很好笑。我倒很喜欢他这个朋友,记得张岱说过:“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故,作《我爱温夫子》一首小诗记之:我爱温夫子,认真小院闻。品茶八十五,读书索引深。随时能讲课,诸事都认真。先生比邻住,串门借清芬。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