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你好,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姹紫嫣红开遍 硕果累累满园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油坊头村:
姹紫嫣红开遍 硕果累累满园

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孩子们在活动广场玩耍
鲜花开满村中游园
沙河环抱
 

8月20日,记者一行从市区出发,沿光明路向南至241省道行驶八九分钟,就到了湛河区北渡街道油坊头村。拐进村中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只见路旁村居墙根下、大门旁不时闪过一簇簇鲜花、一串串硕果,映衬在白色墙壁上,犹如一帧帧美丽的图画。

油坊头村位于沙河北岸,有着充足的水资源。近年来,村两委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带领村民发展果树种植,打造“原生态沙河杂果园”,采摘引来游人,村两委又筹划了“美食一条街”。

扮靓家园齐参与

一大早,村民邵香莲就拿着一把大扫帚清扫门前水泥路上的零星落叶。门前道路和绿化地是每户村民的“门前三包区域”,根据油坊头村2019年3月村两委发出的倡议,村民每天都要打扫整理,确保自己负责的区域“卫生整洁、美观,(物品)摆放秩序良好”。

“我们专门安排保洁员、卫生监督员每天检查,经检查合格后给大家积分,积分可等值兑换脸盆、垃圾桶、撮斗、牙刷、香皂、毛巾等物品。”油坊头村党支部书记王亚辉说,邵香莲使用的扫帚就是用积分兑换来的,“这个方法提高了大家爱护环境的积极性,2019年我们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

提起村内环境,很多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以前,路是土路,路边还有不少粪堆,家家户户的废水四处流。我家西边就是一个大污水坑,每到夏天,味道难闻不说,还滋生好些苍蝇蚊子。”57岁的村民张莲娜说,在村委会的努力下,如今这里变成了广场,还安装了健身器材。说话间,张莲娜的孙子史明宇正拿着篮球在广场的舞台上练习,起跑跳跃。

油坊头村共有380余户村民,像这样的广场游园有三个。“村子变化很大,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74岁的村民王长东说,环境好了,如今大家更愿意在村里盖房而不是出去买房,不少村民盖起二层小楼、买了私家车,出门路顺景美,生活质量节节高。

B

特色果园引游人

往前数十年,油坊头村的村民以务农为主,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村民在家种些菜,每天早起到市区赶集售卖,收入不高。

2011年,王亚辉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开始寻找出路。位于白龟湖下游,紧邻沙河,丰富的水资源让他们把目光放在种植业上。流转土地做试验田,桃树、梨树、樱桃树,火龙果、猕猴桃、葡萄,他们轮番实验。现在,村里种植猕猴桃的有十来家,种植葡萄的更多。

在村东南猕猴桃园内,密实的叶子下,一个个猕猴桃密密匝匝挂在枝头,长势喜人。“跟往年结的果子差不多。”猕猴桃园主人焦云说,中秋节前后,果园将迎来大批采摘游客。

焦云和已逝的老伴是村里第一批种植果树的,一开始种植桃树,因品种没选好,后来改种猕猴桃。“猕猴桃树好伺候,浇水、施肥、剪枝就行,现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用咋管。”焦云说,他们的定位是游客采摘,收入很不错,“儿子已成家,有房有车,我现在就专心照看猕猴桃园了。”

猕猴桃园尚未开园,村南紧邻沙河的葡萄园已经快要“罢园”了。“我年轻时在汽车连当兵,中间做了一年饭,退伍回来开个小饭店,后来跟人学着种葡萄。”葡萄园主人王建国说,他种葡萄已经20多年了,2005年小饭店关门后,他一边继续种葡萄,一边打工当厨师,现在还在给一家搅拌站的工人做饭。

“我家种有三四亩葡萄,共十来个品种,因种植时间长,每年都有很多老客户过来采摘,很快就摘完了。”王建国说,通过种葡萄和打工,他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儿子们在市区买房时他还贴补了一些,“现在大儿子搞运输,二儿子在市区一家医院上班,都买了车,啥也不用我操心了。”

近年来,全村果树种植面积已有200多亩(1亩≈667平方米)。春天,这里花开满树,香飘四野;秋日,沙河甜梨、玫瑰香葡萄、猕猴桃硕果累累,别具一格的“原生态沙河杂果园”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采摘。

C

打造美食一条街

当天上午11时许,陆续有客人走进紧邻241省道的葡萄园农家乐。农家乐主人王建华是王建国的弟弟。王建华初中毕业后在开源路市场卖肉,一年后在平顶山火车站附近租店卖烩面,因生意不好于2013年前后关门。

“采摘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吃饭的地方却很少,村里就想在沙河北边、果园附近打造一条美食街。”2016年前后,王亚辉找到在家闲了三年多的王建华,商量开设农家乐事宜。村里支持,前景也好,王建华和妻子决定开工。5年来,王建华的农家乐越办越大,如今已有十来个单间,特色菜红烧大土鹅很受欢迎。饭店的十来个服务人员多是同村村民,其中还有几人家庭比较贫困。“一到饭点忙得很,见谅啊!”忙碌间隙,王建华与记者寒暄,“我这几年挣的钱都投在饭店了,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房、车都不是问题。”

今年初,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李伟鑫也返乡租用亲戚家的葡萄园,在采摘的基础上和表弟开了“海棠园”餐馆。

李伟鑫高中毕业外出打工,近些年在乌鲁木齐市做服装批发生意。“父母说他们年龄大了让我回来,我也不想一直在外漂着,就在去年回了家。”37岁的李伟鑫说,自己会一些厨艺,又赶上村里打造“美食一条街”,他就和表弟投资30万元开了海棠园。

秋千、摇椅、木屋、葡萄园,采摘累了,休息品尝一下美味,心情会轻松不少。“根据前几个月情况来看,周三、周四人少,其他几天人流量都可以,营业额平均下来每天能有2000多元,比预期要好。”李伟鑫说。

王亚辉说,现在,这里有十几个各具特色的农家院,沙河“美食一条街”即将打造完成。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