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老年生活·家春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换位思考家庭和 身做善事子女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旬老人朱军昌家的幸福密码:
换位思考家庭和 身做善事子女兴

朱军昌夫妇笑看几年前拍摄的全家福
 

□本报记者 高红侠 文/图

8月24日上午,吃过早饭,家住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沿西社区的朱军昌夫妇戴上口罩,一起下楼遛弯儿。对于19口之家来说,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着实不易。朱军昌家曾被市、区有关部门评为“鹰城最美家庭”等。

A 日子悠然自得

朱军昌今年78岁,老伴陈荣仙小他一岁,他们居住的迎宾路南段25号院4号楼是一幢30多年的老楼。家住最高层五楼的他们,每天爬上爬下,日子过得悠然自得,“生命在于运动,越活越年轻”。退休后的朱军昌前些年做工程监理,挣了一些外快,再加上两人的退休金,生活富足。

朱军昌夫妇育有四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五个孙子和孙女中,有两个已结婚有了孩子,另外三个都在上大学。逢年过节大家齐聚一堂,成了老人最开心的时刻。

平时,孩子们经常回来看望他们,忙时,微信或电话便成了他们联络感情的纽带。几年前,两位老人用上了智能手机,没事就和在外地的儿孙、儿媳拉拉家常。遇到儿孙假期有空,喜欢旅游的老两口几乎每年都要带着全家十几口人外出旅游,上海、南京、苏州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今年暑假本来计划带全家人去南方旅游,但被疫情耽搁了。”朱军昌说。

“玲玲,你们在那边还好吗?”当天上午,遛完弯回到家,陈荣仙通过微信与在郑州的大儿媳高玲视频聊天。前段时间,高玲去郑州给女儿看孩子,结果遇上新冠疫情,不能回平。陈荣仙夫妇很是挂念,几乎每天都要和她通话。

“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们这里一切都好,你们要注意身体。”高玲说。

B 开启幸福之门

谈起家庭的幸福密码,朱军昌总结为:“对家人平等相待,更要学会换位思考。”他们像亲闺女一样对待四个儿媳。对家人一碗水端平,做得好与不好都要鼓励,引导大家向好、向善;他们从不以长辈自居,家里的大小事务,总是召集大家一起商量;平时儿子、儿媳和孙辈工作、学习忙,他们会主动打电话或通过微信问候。

朱军昌夫妇经常教育儿孙,要做个有孝心的人。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小辈们都很孝顺。虽然四个儿子都分开另住,但只要有空他们就会回来看望两位老人,每次回来都不空手。“你看,我穿的这身唐装是大孙女买的,每到换季,儿媳和孙女都争着买,新衣服都穿不完。”陈荣仙说,2012年,朱军昌生病住院,孩子们争着照顾。

“我嫁过来30多年了,和公婆、妯娌之间从来没有生过气。”高玲说,公公婆婆勤俭持家,对他们几家公平相待。自家父母去世多年,她将两位老人视为亲生父母,兄弟之间也互敬互爱。

平时,朱军昌和老伴每天坚持外出锻炼身体。闲暇之余,朱军昌就在家练习毛笔字,还将亲身体会总结成《开心饮食歌》和《长寿歌》。“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神仙。家庭和谐又幸福,老年绽开长寿花。”朱军昌说,他最喜欢这两句,这是他们家的真实写照。

C 邻里和谐相处

“朱军昌老两口可是出了名的热心人。”沿西社区原第一书记杨晓敏说,他们夫妇俩特别支持社区工作。2018年,朱军昌所住的家属院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为了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朱军昌夫妇协同社区工作人员逐层入户征求居民意见。遇到有些居民对小区改造持有不同意见,他们耐心听取,并收集在一起汇报给社区。邻居之间出现纠纷,他们听说后主动出面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双方和解。近几年,朱军昌家被市文明办、新华区妇联等部门评为“鹰城最美家庭”“好邻居”“五好家庭”等。

“老朱两口不仅把他们的大家庭带得好,还与邻居们相处融洽。”朱军昌的老邻居、老同事舒明友说,同住一个院30多年了,他从未见这老两口和儿子、儿媳或邻居红过脸、吵过架。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