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轮岗交流
泄露用户信息 应全链条追责
打击“刷单炒信” 保护诚信经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文┃澎湃

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不会劳动、不爱劳动,是成长的“偏科”。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还需要提倡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吗?

“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8月24日,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回应《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落实情况时表示。

诚如斯言,不同时代社会的劳动形式可能有变化,但体力劳动作为各项劳动的起点,作为凝聚劳动意义与劳动价值最直观的载体,永远不会过时。正因此,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随后教育部也出台了《指导纲要》。

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社会发展让我们的生活高度技术化与数字化,但体力劳动依然占据着基础和重要位置:

摩天万仞的高楼大厦,依然要靠工人一层一层建起;动动手指送上门的外卖,依然要靠外卖小哥奔波穿梭;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还得仰仗技术人员风雨无阻地维护基站设施……体力劳动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再“高大上”的技术变革,其最原始的起点始终是人类劳动。

这也是今天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只有通过教育,让青少年真正理解和认同劳动的价值,才不会被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错误思想带偏,不会养成轻视体力劳动、好高骛远的漂浮作风。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让他们受益一生。

劳动教育具体应该怎么做?《指导纲要》列出了清晰具体的任务清单,但难点在于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避免劳动教育变为上课的“有教育无劳动”,二是避免劳动教育变成劳技训练的“有劳动无教育”,这都是对劳动教育的异化。实际上,中央意见和《指导纲要》都强调,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在劳动实践中出力流汗”。

现实中,一些家长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劳动教育是增加孩子负担,会影响学习;一些学校认为劳动教育与升学无关,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这些观念都需要得到纠正。“德智体美劳”,劳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不会劳动、不爱劳动,是成长的“偏科”。

一项针对23万多人次的调查表明,超过90%的人认为“劳动教育很有必要”。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大中小学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让青少年重拾“劳动的乐趣”,把劳动教育镌刻进年轻一代的精神深处,上好这堂必修课,很有必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