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疫情防控进行时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直面病毒的“幕后英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直面病毒的“幕后英雄”
——记市传染病医院PCR实验室的姑娘们
仪可可(右)和齐珂欣穿戴整齐,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始工作;
从实验室出来,摘下口罩,可以看到仪可可的脸上被勒出深深的印痕。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文/图

8月22日上午8点半,市传染病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PCR实验室门口。

穿戴整齐、全副武装的王静向主任夏雪松挥了挥手,走了进去。接下来,她将在实验室标本制备区直面病毒持续操作6个小时。

随后,仪可可、齐珂欣也换好了隔离服,经夏雪松检查没有问题之后,也走了进去。她们将完成标本编号、配试剂的工作。

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这里的检测人员被誉为捕捉病毒的“猎手”。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市传染病医院被确定为新冠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一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今年新一轮疫情在河南出现后,全民防控疫情成为重中之重,采集核酸标本和检测服务又成为这所医院的重点任务。

包括夏雪松在内,这个PCR实验室的10名检测人员均是女性,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每天,她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争分夺秒地进行标本的检验和分析,以最快的速度为前方提供准确的数据。郑州举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她们为转送来的近3万份核酸采样标本进行加急检测,不眠不休坚持工作……

一次进去6小时 全身湿透是日常

8月22日一大早,夏雪松就赶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忙碌。作为PCR实验室的负责人,她不仅要参与核酸检测,还要监督整个操作流程的生物安全管理;盯紧每一个检测环节,把好质量控制关;联系各采集点接收标本并反馈信息,每天向市卫健委上报相关检测数据……

自从河南出现新一轮疫情后,为了高质量完成核酸检测任务,该院决定临时成立PCR实验室,同检验科分家。检验科副主任、从事检验工作15年的夏雪松被任命为PCR实验室负责人。

夏雪松带领大家在实验室外面腾出了两间办公室,里面放上高低床,作为她们的临时宿舍。她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检测出阳性标本,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不能回家,要住在这里与外界隔离。

把当天值班的王静、仪可可、齐珂欣等人送进实验室后,夏雪松说:“实验室内的温度比较高,她们又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一进去就得工作6个小时,不能吃饭不能上厕所,每天出来的时候全身都是湿透的。”

她带领9名实验室人员,分成两班,机器不停,人员轮流上岗,从8月4日至今完成郑州转送来的标本以及我市示范区、新华区、湛河区密接人员、隔离点人员标本近5万份,日均检测量近3000份。

郑州大规模核酸检测 有她们一份功劳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大家变得日益忙碌起来。夏雪松说,令她们最难忘的是8月4日这天。

由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出现疫情,郑州展开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各省辖市为其分担检测任务。8月3日,接到医院通知后,大家就赶到医院待命。一直等到4日凌晨1点多,从郑州一下子送来23000份核酸采样标本,市卫健委要求24小时之内必须出结果。

“当时压力挺大,24小时要检测这么多份,我们的设备和人员都不够。”夏雪松说,医院紧急向郏县疾控中心求助,借用方舱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所有人员全上,分成两拨,一拨在本院,一拨到郏县,同时进行检测。

除了任务量大,大家心中免不了紧张和害怕,毕竟郑州已有确诊病例。但看到标本的那一刻,大家就把危险置之度外了。夏雪松叮嘱大家做好自身防护,说:“咱既然是干检验的,关键时刻就得顶得上!”

姑娘们二话没说,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朱春晓的孩子刚1岁,还没有断奶,她把孩子摞给家人就进了实验室;仪可可把1岁多的孩子直接送回了鲁山老家;就连已怀孕9个月的王丹也投入了“战斗”;瘦弱的任忠坤带领几名检测人员,带着仪器和标本直奔郏县疾控中心方舱实验室……

一个咽拭子标本,需要经过录入、提取核酸、配置试剂、加样、上机检测等多个环节,才能得出最终结果。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严谨有序,每一个动作检验人员都要重复上千次。

一块板上有96个孔,每个孔直径不足1厘米,检测员需要全神贯注连续加样96次,连续几个小时不断重复这个动作,还不能出任何差错。在标本制备区负责加样的朱春晓说:“加到最后,手一直在抖,汗一直往外流,隔离面屏也因汗水模糊了,但大家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

连续加班一天一夜没有回家给孩子喂奶,朱春晓的乳房胀得发疼,从家里走得急,也没有准备接奶器。无奈,她只好来到洗手间,在网上咨询催乳师后,用手把奶水挤出来。

身子笨重的王丹把双腿跷在椅子上,坚持把所有试剂配完。

任忠坤所在的方舱实验室的标本制备区空间狭小,3个人在里面转不开身,两个人加样,一个人编号。空调在负压环境下几乎不起什么作用,室内温度高达40摄氏度以上。

“我们的衣服一直是湿的,干到下午的时候,感觉下一秒就要昏倒。”任忠坤说,但大家还是坚持撑到了最后。

夏雪松带着一组人员从凌晨1点多进入该院的实验室,一直干到上午10点,又马不停蹄带人赶到郏县支援另一组。当忙至8月4日晚10时许,23000份核酸标本检测任务终于完成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脚面已经被汗水泡烂了,整个人也快要散架了。

夏雪松坦言,那天是她从业以来最辛苦的一天。庆幸的是,实验室的姑娘们克服了一切心理和生理困难,完成了核酸检测任务。

两天之后,她们又接到了来自郑州的6880份核酸标本。有了上次的辛苦经历和经验,这次她们完成得轻松多了。

最大的心愿: 疫情结束好好陪孩子

夏雪松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有一个12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自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她就把孩子丢给了父母。PCR实验室刚成立时,夏雪松连续7天吃住在单位,没有回家。

8月7日,正在为第二批郑州转送来的标本进行检测的繁忙时刻,儿子给她打了十几个电话,她都没空接。后来才想起,当天是两个孩子一起过生日的日子(由于两个孩子生日相差没几天,所以一直是一起过),之前对孩子的承诺显然已无法兑现,直到下午5点多,她才抽空从网上订了一个蛋糕。当晚近8时,看着丈夫传来的孩子们围着蛋糕过生日的照片,她心中涌起一阵愧疚,同时也欣慰“好在孩子们懂事又听话”。

仪可可已经近20天没有见到儿子了,现在每天抽空跟儿子视频的时候,她都忍不住有点心酸:“他都不理我,估计是快把我忘了。”

采访结束时,夏雪松说:“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等疫情结束,好好睡一觉,陪陪孩子。”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