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明年我国将全面推行电子驾驶证
上海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武汉建安街上跨铁路桥完成转体
啥是噪声污染?动物扰民怎么办?
德尔塔毒株! 新疆3例无症状感染者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公布
明天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天出伏:小心“秋燥”“秋乏”伤身

 

据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8月19日是末伏的最后一天,长达40天的“三伏”正式结束。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伏,代表一年中“宜伏不宜动”的最热时日,每年的“三伏”大都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

告别了“三伏”,是不是意味着告别了夏天呢?罗澍伟认为,理论上说应是如此,而且今年出伏后的第四天,就将迎来标志着暑热行将结束的“处暑”节气。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仍会处在炎热当中,不会马上凉爽,人们还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回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秋老虎”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出伏后天气日渐干燥,人们易患干咳少痰、口干舌燥、鼻咽不适等“秋燥”之症;又由于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易感疲劳,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秋乏”。

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对付“秋燥”,首先是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常食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一日三餐,应多清淡,少油腻,注意增酸少辛,合理饮食。

为有效驱除“秋乏”,罗澍伟建议,若遇天高云淡的爽朗秋光,要到户外走走,适当做些有氧运动;经常按摩和梳理头发,保持头脑清醒;适时调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