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你好,小康——村庄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庙庄村:实干加巧干 人人有钱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8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庙庄村:实干加巧干 人人有钱赚

村民尚顺利在查看种植的梨
通往老庙庄村的道路
村民在修剪月季花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党的富民政策+勤劳的双手=幸福的小康生活。这是鲁山县熊背乡老庙庄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一起书写的致富算式。

推掉土房盖起小洋楼、开着轿车下地劳动……往日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如今争着返乡创业当老板。8月15日,记者走进老庙庄村,便被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和一眼望不到边的月季苗圃吸引。虽然已经过了月季花盛开的季节,但不少花仍开得火红娇艳,就像村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热烈而美好。

村内风景美如画

“看这花多美,快来拍个照。”在通往老庙庄村的道路上,几名男女兴奋地说。

清澈的河水、碧绿的庄田、宽敞的水泥路,还有路旁栽种的绿化树,在周围月季花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若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

老庙庄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门前高高竖立的一尊巨石,上有“老庙庄村”四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一旁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伴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脸上布满了笑容。

“俺村美吧?”正在树下乘凉的几名老人笑着说,这在以前想也不敢想,以前吃完饭,不管男女老少,都慌着下地干活,现在好了,土地租出去了,在家不动也有收入。村上的垃圾有专人清,村里村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去年,熊背乡政府还给老庙庄村颁发了人居环境特别奖,并奖励1万元。

B

月季花开致富路

老庙庄村位于熊背乡东南部约12公里处,辖9个村民组366户1724人,人均耕地面积0.42亩。4年前,村内贫困户有69户221人,后在驻村工作人员和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卿的帮助下全部脱贫。村内产业更如雨后春笋,不少村民不出家门就有钱挣。

老庙庄村最出名的当属月季,不仅种植面积广,品种也多,花开时节,整个村子都是花香。老庙庄村也因此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到月季花盛开的季节,前来游玩的人一拨儿挨一拨儿。

除了月季花,苗圃园是老庙庄村另一道景观。无论走到哪儿,都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苗木,有玉兰、五角枫、流苏等品种,在美化村庄的同时,也为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这都得感谢俺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卿。”正在苗圃园内管理月季花的张胜利说。

王新卿今年58岁,此前在外地做花卉和苗圃生意,后当选老庙庄村党支部书记。为带领村民致富,王新卿根据自己的经验,倡导大家培育苗木和月季花,但当时大家并不支持,说山上的野花和树多的是,还种啥树和月季花。于是,王新卿就自己种,并有意把园子建在村民眼皮儿底下,打算用行动证明给大家看。仅仅一年,栽种时每株十几元的月季花苗,经过培育后能卖一二百元。

2017年,在王新卿的劝导下,张胜利也尝试培育了十亩月季花、玉兰和五角枫,第二年便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王新卿不仅免费传授技术,还帮助我们找销路。”张胜利说,以前是实干加蛮干,到头来累得不轻还没钱赚,现在,他们是实干加巧干,人人都有钱赚。

“我也是在王书记的带动下走上了致富路。”提起王新卿,59岁的蔡相逢高兴地说。

受地理条件限制,加上年龄偏大,蔡相逢家前些年也不富裕。2018年,在王新卿的倡导下,蔡相逢租地6亩,专门培育月季花、玉兰和五角枫幼苗,当年就见到了效益。“半月前又卖了1万多元钱呢。”蔡相逢笑着说。月季花种植成了老庙庄村一项主导产业,村民们更是推掉土瓦房盖起小洋楼,不少村民还开上了小汽车。

C

村民争当小老板

出老庙庄村部向南约两公里,有一片占地70余亩的梨园。梨园内,皇冠、玉露香、红香酥等品种的梨挂满枝头。46岁的尚顺利正驾驶着面包车往梨园赶。

“也是党的富民政策好,现在很多人下地干活都开上了汽车。”尚顺利笑着说,他原来一直在外打工,见别人在家发展产业,就回来发展了占地40亩的苗圃园。2018年,又租地70余亩打造了这座梨园。

由于土质好,加上山区空气好,尚顺利家种的梨格外好吃。“今年树小,挂果不是太多,预计明年产量可达到6万公斤,后年达到20万公斤。”

“叔,您家梨园里的草我能割点喂羊吗?”谈话间,村民张宝康驾驶着三轮车赶了过来。张宝康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选择在家喂羊,因为村上果园多,养羊不仅能卖钱,羊粪也成了“金豆豆”。去年春季,张宝康买了30只羊崽,目前发展到了70多只,中间还卖了10多只。

今年35岁的裴帅锋与张宝康家相距不远,见张宝康在家养羊,裴帅锋去年也买了30只羊崽,目前也发展到了70多只。

“现在我们村形成了创业风,种梨的、种桃的、开苗圃园的、养羊的、养猪的,很多人都成了老板。”今年63岁的李国祥说,他们村60%以上的村民都有自己的产业。在其他村民的带动下,两年前,他家种了3亩多蟠桃,今年见了效益。“不过就是缺乏果园管理技术,如果有人能给我们做技术指导,那就更好了。”

产业多了,劳动力缺了。“原来我们都是外出找活干,现在村内劳动力根本不够用。”尚顺利说,就他家梨园来说,有时一天得用工40多人,加上苗圃园,农忙时经常到外村雇人。

D

扶贫项目暖人心

在老庙庄村部门前,20座花卉大棚十分显眼。大棚内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月季花。“这些大棚是2018年以来建的,最初建了8座,后又增加了12座。”王新卿说,这些全是村上的扶贫项目,在帮助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村集体也有了一定收入。而且随着村里的产业增多,村委会闲置了数十年的4亩多土地也租赁出去了,又可以为村里带来收益。

为进一步带动村民致富,今年,老庙庄村又申请了80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用于建设香菇大棚,目前大棚已建成。

此外,一座农家乐也已开工建设。

“下一步我们打算以产业带动旅游,让村民生活更加富裕。”王新卿说,村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老庙庄的故事、点将台的传说等,特别是4棵数百年的古树,更是村上一景。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