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你好,小康--农家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子上阵 办公司当老板
碧水蓝天 共享“莓好”时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水蓝天 共享“莓好”时光

任长昌
在为蓝莓修枝
 

□本报记者 楚让蕊/文 禹舸/图

7月30日,烈日当空,叶县常村镇金龙嘴村画心谷创意农场,绿意盎然。59岁的任长昌和妻子鲁妮凡正在忙碌。

见有人来访,夫妇俩停下手中的活儿,来到凉棚下,热情地拿出一盒蓝莓:“你们尝尝,现在蓝莓基本卖完了,就剩一点晚熟的没摘,留着招待亲戚朋友。”

面前的蓝莓个个颗粒饱满,包裹着一层厚厚的果霜,形似蓝色“玛瑙”。嘴里放一颗,汁水饱满,很甜。

从“小白”到“土专家”

2014年之前,任长昌和大多数农民一样,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家庭收入微薄,并不知道蓝莓为何物。

“后来,儿子说咱们这儿的水好,土好,气候环境适合种蓝莓,而且蓝莓经济价值高,让我们试种。”

任长昌的儿子叫任江洲,是一名85后制片人,在多个电影节获奖的影片《心迷宫》的拍摄地点就是他选的,就在金龙嘴村。

选在家乡种蓝莓,任江洲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他希望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起初任长昌夫妇有些犹豫,种蓝莓一亩地得投资1万多元,且头三年没有任何收益,5年才进入丰果期,他们也没有种植技术,能行吗?但儿子很有信心,给他们投资,从网上买果苗,就这样,2014年,任长昌夫妇成了常村镇第一拨吃螃蟹的人,在流转的土地上种了10亩蓝莓。

蓝莓营养成分高,对水质、土质,种植技术要求也高。金龙嘴村紧临金龙嘴水库,水好,但土质偏酸性,任长昌就辗转买来东北草炭土,剪枝、采摘……有不懂的,他就看书、看视频学习;鲁妮凡则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就这样,夫妇俩一点点把自己从蓝莓“小白”变成了“土专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任长昌夫妇种的蓝莓开始挂果,之后产量越来越高。“每年麦收季节,蓝莓进入两个月的收获期,我们多的时候雇20来个人,少的时候也要雇12个人帮助采摘。”

采摘人员都是本村和附近村庄的村民,每人每天60元工资,加班另有加班费。

“在农场里干活,能挣钱,能顾家,两不误。”每年都来农场干活的村民陆新琴说。

线上销售供不应求

“虽然只种了10亩蓝莓,但是亩均能挣两万多元。”鲁妮凡高兴地说,他们每年种植的蓝莓都要比鲁山等周边地区提前成熟一个星期,在推广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价格也占优势,“蓝莓早期能卖到80元一斤,后期也能卖五六十元一斤。”

“我们的蓝莓口感好,一到成熟季节,很多人慕名而来,有郑州的,平顶山市区的,也有鲁山的。”任长昌说,果园一次最多容纳过50人的旅游团。

不过,任家蓝莓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不是现场采摘,而是线上。

2017年5月份,任长昌夫妇与叶县天享农业公司合作,采用电商预售的模式出售蓝莓,产品在天猫“稻谷泉旗舰店”上架后销售火爆、供不应求,当年销售2500公斤,总销售额达15万元。

“我们严格按照标准装蓝莓,一盒125克,装的都是个头大、品相好的特级果,我们的蓝莓不打农药,健康无公害,所以才会销售火爆。”任长昌说。

任家之前种的蓝莓有奥尼尔等三个品种,明年准备再扩种四五亩,增加两个颗粒大、甜度高的品种。“等常村镇蓝莓种植规模成型,我们也举办个蓝莓节。”任长昌自信满满。

在离开金龙嘴村的路上,记者看到路边也有小蓝莓园。随行的常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海燕说,任长昌夫妇的成功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蓝莓,下一步常村镇将以旅游线路为主线,鼓励带动更多人发展蓝莓种植,形成引领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