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你好,小康——村庄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堂村:美景入画 老屋聚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7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堂村:美景入画 老屋聚心

王堂村平坦的柏油路
王堂村的鲜花走廊
美丽的王堂村小巷
康俊红在多肉花园里整理多肉植物
本报记者 禹舸 摄
 

□本报记者 南朋英 李旭光 尹家祥

7月9日午后,记者离开宝丰大营镇清凉寺村,沿汝瓷大道一路向东,来到距宝丰县城10多分钟车程的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王堂村。

平坦的村道两旁果树、景观树成排成列,蜿蜒曲折的小溪绕村流淌,蓝瓦白墙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村中央是“王堂文化大戏台”,广场上设有大屏幕,池塘里盛开着荷花,静谧的乡土气息中透着活力。

绿树掩映下的一鸣书居,竹墙引路,荷花相伴,一股书香扑面而来,明月、听雨、花重、疏影四间民宿,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寻找老家味道的歇脚之地。

王堂村成村于明朝,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如今又有了平顶山市美丽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文明村镇等称号。

村子美了,客人来了,村民的日子也好了起来。

A农家小院引客来

“休闲雅集品乡土文化,怡情小酌尝农家风味。”一副对联,道尽农家院的风情。走进由几根木头、数片老瓦做的大门,绿树掩映、曲径通幽,有亭子、有水池,古朴中透着雅致。

张水琴是王堂村民,2016年6月1日开始经营农家小院,由最初的4个房间扩展到现在的12个,这些房间都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瓦房改造而成。游客称,在别处吃饭是进饭店,来这里有种回老家的感觉。“我们很用心做农家菜,不新鲜的、冷冻的食物绝不用,现在每天80%的客人都是打电话预订的,周末客人太多,房间不够用,亭子里也摆上了桌子。”张水琴说。

有客人点评,王堂农家乐可跻身宝丰农家小院前三名,要知道,前两名都是投资超百万元的项目,张水琴的小院从头到尾仅投了20多万元。即使这样,刚开始筹划时张水琴心里也没底,“农家小院的门做得很简单,包括人工费才二三百块钱,就沙发花了几千元,想着生意做不下去时,可以给孩子结婚用。当时根本不敢想象能做得这么好。”

王堂村党支部书记杨淑英说,村子要发展,游客来了得有吃饭的地方,村里引导、帮助张水琴家开农家乐,她还借钱给张水琴,甚至作出保证:“赔钱是我的,赚钱是你的。”最终,张水琴才下定决心开办农家乐。

B老屋议事聚民心

村民杨新建原是养猪户。村里面貌改善后,外地游客来玩时感叹:“连个超市都没有,一瓶水都买不到。”在杨淑英的引导、帮助下,2017年,杨新建的超市正式开业。如今,杨新建家的猪棚早已拆除,超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买了车,盖了新房。

王堂村许多村民走上致富路,都离不开杨淑英的引导和支持。

杨淑英从1998年起担任王堂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宝丰县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杨淑英提出,村干部要把村当成家,把村里收拾得像家里一样干净。为此,她带着3名村干部拾垃圾、清杂草,每天上午从5点干到10点半,下午从3点干到天擦黑,一坚持就是3个多月,彻底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面貌,获得50万元奖励金。杨淑英又召集村民开会,根据村民意见建公厕、村民活动广场、戏台,进行村内绿化,王堂村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村民从一开始的“反对干”到和村干部“一起干”,成功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王堂样板”,吸引了外来投资。

杨淑英说,如今,王堂村村民已养成人人参与劳动、人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王堂村有一个“村民议事屋”,门上有一副对联:“群贤献策展宏图,老屋议事聚民心。”尽管有了新的办公楼,村里开会还是在这里。

“干事创业,一定要心齐,要落地了解民情民意,真正考虑百姓利益。”杨淑英说自己没有啥成功的经验,都是一步一步摸索着干。“想干成事,出路千万条。不想干事,理由有很多。”

C 充分就业增收入

王堂村共四五百人,为发展集体经济,引进了多肉花园、鼎丰农趣谷等多个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

康俊红从事多肉植物经营行业多年,一年多前被王堂村的营商环境吸引,在该村租地建起多肉花园。

“为了学习经营管理经验,我2019年去英国伦敦学习了三个月,还去山东青州、福建漳州等地的知名多肉种植基地考察。”康俊红说,目前市面上千余种常见多肉品种,她这里培育出了500多种,平顶山周边很多商户跑来订购,根本不用出去找销路。她还推出了文旅研学、团建项目,最多的时候来过上千人的团队。

“多肉花园平时雇有七八名员工,忙时二三十人,都从王堂和附近村找的工人,一天60元的工资。”康俊红说。

除了多肉花园,该村另一个招工大户是鼎丰农趣谷。这里的拱形凌霄花长廊挂着彩灯,夜晚看起来璀璨夺目。菜园里绿意盎然,有红色的秋葵和豆角、黑色的番茄、几百斤重的大南瓜,游客可以现摘现吃做烧烤,还有马场、儿童游乐场、唱歌蹦迪等游玩项目,夏天的晚上,一派热闹景象。负责人余许堂说,除了周边来的,鲁山、汝州、平顶山市区甚至郑州的游客都有。“我们的二三十名员工都是王堂村以及附近村的村民。”

王堂村村民杨三在鼎丰农趣谷打扫卫生,妻子在示范区看大门,儿子在外地打工。“以前我在宝丰县城给人刷了七八年车。”杨三说,“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方便照顾孙子,还能增加收入。”

正在农趣谷修水沟的杨马娃今年70岁,来这里上班不久,“一个月能赚一千七八”。

村干部李鸽说,2018年时,王堂村年人均收入9000多元,2020年已达14000多元,村里注册成立了王堂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采取土地经营权入股、每亩500元保底分红的模式,将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流转。土地流转收益加上务工、小生意等收入,村民家庭收入稳步提升。

“村里越来越漂亮,大家的日子越过越舒坦,每次回来,都不想再出去了。”村干部王慧英说,她2006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在郑州打拼14年后,最终放弃一两万的月收入,决定回村,“这里是我的家,现在国家大力支持乡村振兴,相信王堂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