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携手走过近八十载 夫妻双双过百岁
热浪蒸腾
牵挂福利院的孩子 爱心人士送去慰问品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7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携手走过近八十载 夫妻双双过百岁

 

□本报记者 王春霞

在宝丰县李庄乡马庄村,生活着一对百岁夫妻,丈夫马京文102岁,妻子牛瑞101岁。老两口相扶相携走过近八十载,现在五世同堂,生活幸福。这对百岁夫妻经历过怎样的人生故事?又有何长寿秘诀?

夫妻俩年龄加起来203岁

7月7日下午,走进一个瓦房小院,院子一侧是菜园,瓜菜青青,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这就是百岁夫妻的家。院门口几块牌子惹人注目,两块“光荣之家”,还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抗战英雄百岁老人”。院子东厢房的墙上挂着一条褪色的条幅:“祝抗战老兵马京文百岁生日快乐”,落款是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和关爱抗战老兵河南团队。这是两年前志愿者为老人过百岁生日时挂上的。

当天,牛瑞坐在客厅,满头白发梳向脑后,缠过足的一双小脚,脚面弯曲着。老太太很精神,看到我们微笑地打着招呼。她说不出自己是哪年人,只知道自己属狗,比老伴儿小一岁。

“俺爷是1919年生的,今年是102岁,俺奶是101岁。”陪伴照顾二老的孙女马金丽快言快语。

马京文躺在里屋的床上,对面墙边铺着另一张小床,室内收拾得很整洁。“这张小床是俺奶的,平时俩老人睡一个屋。”马金丽说,爷爷身体一直很好,就是最近几年摔倒过两次,这才躺在了床上,外出需要坐轮椅。

马京文耳朵聋,需要孙女在耳旁大声重复才能听清话语。他的右手大拇指留着十几厘米长的指甲,孙女说那是“长寿指”。

“俺奶身体没啥毛病。”马金丽说,原来她和爸爸、姑姑轮流来这个院照顾老人,去年爸爸去世了,现在她和哥哥、姑姑轮流来陪伴照顾。

抗战中回家探亲 小伙子和妻子见了第一面

“那时候是布袋买猫,谁也没见过谁啥样。”说起当年是如何嫁到马家的,牛瑞抿了抿没牙的嘴,笑了。她家住在离马庄几里地的南牛庄,那年发生灾荒,没啥吃,就被送到马家当媳妇,但丈夫当兵去了,就不在家。

马京文回忆说,他是1940年被抓壮丁,替哥哥去当的兵。当时,他的哥哥已经成家,父亲对他说,“你哥已经成家,万一打仗回不来,这家不是散了吗?还是你去吧。”

至今老人还能清楚地记得,“我参加的是中央军,军长是李先周,师长是侯敬如”,先是当骑兵,后来到了辎重营,“俺们是扁担连,挑着行李和子弹”。

陪同记者前来采访的河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三乐解释说,2015年,志愿者发现老兵马京文时,他的记忆和表达还很清晰。抗日战争期间,马京文跟着所在部队辗转湖北、山东、安徽等地作战,并参加豫中保卫战,他清楚记得有一次夜战的口令是“清洁”。有一次在五里店跟日军打起来,马京文冲在前面,子弹打过来,他弯腰一躲,侥幸躲过了,但后面的战士不幸被子弹射中,牺牲了。

1943年,马京文给一位首长当勤务兵,被批准回家探亲,才和已过门但没见过面的媳妇牛瑞圆了房。马京文的女儿马红说,父母年轻时曾回忆称,当年父亲还带回一床薄被子。

随后,马京文又返回部队,1946年返乡务农,后来又学习了种烟技术,成了一名烟叶技师。1978年,他光荣退休。至今,他家的客厅里还挂着他的“光荣退休”证,签署单位是“许昌地区革命委员会劳动局”。

一辈子夫唱妇随 丈夫脾气犟但很孝顺

马京文夫妇一共生育了6个子女,可最后只有老大(儿子)和老小(女儿)活了下来。

马红今年56岁,母亲45岁时才生下了她。马红说,那时候缺医少药,其中一个姐姐(四五岁)和一个哥哥(2岁)是一天之中先后死去的,母亲的悲痛可想而知。那时候,父亲在宝丰大营烟站上班,距家几十公里,家里都由母亲打理,母亲很辛苦。

说起和丈夫的感情,老太太略带委屈地说:“他脾气赖,说啥就是啥,我哪敢跟他犟?”马金丽笑了,说:“俺奶一辈子听俺爷的话。”

不过,牛瑞称,虽说丈夫有时候脾气不好,但很孝顺,“每次回家都先拐到他娘那儿,带啥好吃的都先孝敬娘,有时连孩子们都吃不上。”

“老婆跟您生活了一辈子,您觉得她咋样呀?”记者问马京文。

“忠诚,老实。”孙女大声跟他重复一遍之后,马京文一字一顿认真地说出这两个词。

“贤惠不贤惠呀?”“贤惠。”马京文回答。

记者想给两位老人拍张合影,示意他们把手握在一起,老头伸出了右手,老太太却害羞地把左手躲开了。孙女只好上前拉住两位老人的手,帮他们握在了一起。

夫妻俩善良心态好 一个不沾荤腥一个爱吃肉

说到两位老人的长寿秘诀,马金丽说,爷奶太善良,积了德,“从我记事起,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邻居,他们看到谁困难,就接济谁”。爷爷有个弟弟一辈子没结婚,他们作为哥嫂一直照顾到他去世。直到现在,奶奶还经常让她给一个行动不便坐轮椅的邻居送饭。

马红回忆说,一次,她的爷爷让父亲去要账,父亲去了之后,看到这家人穷得揭不开锅,回来后就跟爷爷商量,又给人家送去一口袋豌豆角。于是父亲“账没要回来,又倒贴一口袋豌豆角”的事就在周边传开了。

“出门喜,进门愁,喜脸撇在门外头。”马金丽说,这是爷爷的口头禅,他对儿孙有些严厉,但对外人都很好。

“老父亲心态好,开朗,不计较。麦秸火脾气,有啥说出来,不窝在心里。”马红分析父亲长寿的原因时说。

有意思的是,在饮食方面,这对百岁夫妻的口味极不相同。牛瑞一辈子只吃素,从不沾荤腥;马京文却爱吃肉,隔两天就要吃一顿红烧肉,还爱吃砂锅炖菜。

“他俩一个爱清淡,一个爱咸香。一般都要做两锅饭。”马金丽说,“现在俺奶每天早上吃一个荷包蛋,俺爷每天早上3个鸡蛋冲奶粉。”

下午5点多,采访结束了,马金丽推着爷爷走出家门。每天傍晚,她都会推着爷爷在村里转两圈,让爷爷出来透透风。

轮椅上的马京文把右手举在额头,向我们敬礼,以示再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