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位卑不敢忘忧国
热血报国写传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7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位卑不敢忘忧国

 

◎李增权(河南平顶山)

鲁山县尧山镇好运谷入口处有两块石碑,见证着我爷爷李成明掩护14名八路军伤病员的英雄事迹。

1945年初夏,王树声、戴季英率河南军区机关和河南人民抗日军一、三支队,从登封南下,冲破国民党军层层阻击,挺进鲁山西部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军区司令部驻二郎庙村(今尧山镇)。抗日军三支队驻扎在好运谷大沙岭村。

河南人民抗日军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胡宗南的90军的包围,敌众我寡,部队处境危险。军区决定突围。1945年6月19日,抗日军三支队翻山向汝阳一带撤离时,将14名重伤病员托付给我爷爷,留下他们在大沙岭村养伤。这14名伤病员,有三支队七团政委李书全、教导员陈士林、连长郭荣富等等,他们多数是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红军”。

爷爷生于1899年,他出生40天丧母,3岁丧父,继母把他养大。成人后,他勤劳能干,家境稍稍好于四邻;他略识文字,有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在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威信。大沙岭村当时有李、钱、魏三姓六户人家,乡邻和睦。爷爷出面把伤员分散安置,主动承担了全部粮食供应。爷爷家有一盘石磨,我奶奶和大姑、二姑终日磨面,给伤员们煮饭、蒸馒头。村民给伤员喂药喂饭,精心护理。有位战士下颌骨被子弹打穿,不能吃饭,爷爷磨豆浆灌给他喝,把下蛋的母鸡炖成鸡汤,给伤员补养身体。

如此有月余时间。国民党到处搜查并张贴告示:“如窝藏八路军伤员或知情不报者,格杀勿论”“抓获八路军伤员者奖银元200,提供情报者奖100”。

风声紧急,爷爷立即转移伤员,先后到西大沟、水洞沟、黄瓜洼、哑巴洞、上背等地隐蔽。那一片是原始森林,山高林密,绝壁重重,洞穴众多,是掩护伤员的好地方,乡亲们称这些山洞叫“红军洞”。情况最危险时,伤员们被藏在大石坎,外边是一座两三丈高的悬崖,丛林覆盖,陡峭难爬。白天,村民用绳子把伤员拉上来,便于随时撤离,晚上再系下去,躲避深秋的寒冷和猛兽的攻击。无论多么险、多么远,爷爷都是披星戴月,翻山越岭给伤员送药送饭,保证人人吃饱穿暖。当时,我父亲12岁,天天在村头放哨,若有人进山,立马通风报信。

为搜查伤员的下落,国民党军还组织了“清乡队”,四下设卡、挨山搜索。好运谷的村民都遭到多次盘问,大家严守秘密,没人透漏半个字。有一天,听到风声的保安团把爷爷抓到团部,把他吊在房梁上,严刑拷打,昏死了再用凉水泼醒,逼迫他说出伤员的下落,爷爷始终咬牙说“不知道”。 后来,实在撬不开爷爷的嘴巴,他们让爷爷写出具结“如果我私通八路,全家5口人愿受割头之罪”,才将爷爷释放。回到村里,爷爷逐一告诫村民“千万小心,咱豁出命,也不能让伤员有半点闪失”。山野村夫的爷爷,血液里流淌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

经4个多月的调养,伤员基本康复。1945年农历十月上旬的一天傍晚,皮定均司令员亲自带百十名战士来接伤员,他们与爷爷畅谈一夜。郭荣富重伤未愈,皮司令留下他继续养伤。爷爷想着东躲西藏不是长久之计,带郭荣富去区公所登记,谎称他是国军掉队的伤号,暂住我家。就这样,郭荣富在我家养伤,一住就是两年多。

1947年11月,李书全带部队最后一次特意绕道我家,给爷爷写下了掩护伤病员的证明信,临走时又留下手枪一把,当作纪念。

爷爷和大沙岭的所有村民,都是草根,平时他们卑微到尘埃里,在风云际会中,他们却浓墨重彩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2007年3月,鲁山县人民政府、鲁山县文化局立“红军洞”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8月,平顶山市老促会、鲁山县民政局、鲁山县老促会立“李成明先生懿行碑”。碑文开篇写道:“古今,有功于国家和民族者理应报之。何以膺荣?镌石记其功德,做馨香百代而不朽!”

爷爷李成明舍生忘死,坚定勇敢的掩护八路军,给家人指明了方向:“永远跟党走!”开明、大义的爷爷一直激励着我们:“位卑不敢忘忧国!”我的父亲李文举,时时以爷爷的精神鼓励我们弟兄三人走出大山,加入共产党,我的子侄辈中,7人都考上了大学,在大学期间都入了党。我家四代人传承、发扬红色基因,爷爷泉下有知,当备感欣慰!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