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一生秉烛铸民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秉烛铸民魂

 

□郭杰(河南平顶山)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每每读起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都不由想到我的大学老师王平诸。

2001年,我考进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初进大学,除了新鲜感之外,更多的是迷茫。在师生见面会上,第一次见到王老师,50岁左右,中等身材,和蔼可亲,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跟我们聊他大学时的学习生活,谈人生、谈理想,最后王老师脱稿朗诵《少年中国说》的经典段落激励我们。他的话拨开了我眼前的迷雾,让我有了奋进的方向,他的朗诵让我热血沸腾,拼命鼓掌。多年来,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我总喜欢朗读这个段落来为自己鼓劲,这大概是受了王老师的影响吧。

后来,和王老师的接触逐渐多起来,他给我的感觉是爱学习、爱钻研。别看年纪大,王老师却是个电脑通,熟悉电脑软件的应用,擅长制作网页、论坛、多媒体课件等。他会在课余义务教我们电脑知识,如果你有问题请教他,他会很高兴地耐心解答,走时你要是感谢几句,他会笑眯眯地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王老师经常琢磨怎么把多媒体技术与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他的课是我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他为人低调,从不夸耀自己,听其他老师说,王老师在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上还获得过二等奖呢。

勤学善思、勇于创新是王老师一直提倡的。王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创新创意指导教师,先后指导了三届“挑战杯”竞赛团队,获得两个全国三等奖,一个全国铜奖,多次被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授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在课堂上,他会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启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他的现场小试验和生动有趣的问答题,经常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想。大学毕业时,我决定考研究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一步深造,也是受了王老师的启发和指引。

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高校教师,也像王老师那样,告诉我的学生要勤学善思、勇于创新。2019年,我到郑州出差,约了几个大学同学,拜望了王老师。退休后,王老师向学校档案馆捐赠了他个人保存的各类奖励证书、讲义、代表证、工作证、照片、校徽等实物档案。他特意从电脑中找到我们当年的一些老照片,和我们一起畅谈往事,临行时,他再一次朗诵了《少年中国说》的经典段落,并勉励我们要努力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前天,我给王老师打电话汇报近况,说现在在平顶山市委党校第50期中青班学习,王老师很高兴,叮嘱我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好好做事,好好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在求学生涯中,遇到了许许多多像王老师一样的好老师、好党员。他们用知识、智慧点亮我的心灵,用谦逊、奉献启迪我怎么做人,用尚学、创新告诉我怎么做事,用正气、热情激励我保持理想信念。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向所有的老师致敬!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