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不忘来路守初心
吾心安处是故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来路守初心

 

◎潘新艳(河南平顶山)

很早就想写一段关于父亲的文字,却一直搁置未能完成。直到这次在市委党校学习,听了很多红色故事,才又有了写写父亲的冲动。

父亲今年82岁,是一名转业军人,一名老党员。

17岁,父亲积极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于1956年离开家乡奔赴朝鲜。当时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朝鲜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复杂,父亲他们一边训练加强战备做好防务,随时提防美军卷土重来,一边帮助朝鲜搞生产建设,恢复战争创伤。由于表现出色,父亲荣立了4个三等功。

1958年父亲随志愿军部队回国,之后在北京上了三年军校,主攻通信技术和无线电,1962年赴疆参加伊塔事件的平叛和恢复当地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等。父亲还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相继驻守过中苏、中印、中蒙、中巴、中阿的边防雪山,直至1980年初从部队转业回乡。

从17岁到41岁,父亲最好的年华都是在部队度过的。每每回忆起那些峥嵘岁月,父亲都无限感慨。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父亲之前的单位领导将国家颁发给父亲的纪念章送到家中,并亲手戴在父亲胸前。父亲那天很激动,特意穿戴了一直珍藏箱底的崭新军衣军帽,这份庄重和敬意让我深受触动。

父亲是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退休21年来,他坚持看报纸和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父亲常对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对国家、社会不关心不关注,不是合格的中国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和孩子都习惯了追新闻。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父亲每天都通过电视报纸了解最新动向。疫情严重时,父亲忧心忡忡,疫情一有转好,他的心情也豁然开朗。父亲说:“我们年纪大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听国家的话、听党的话。在家不出门,健健康康就是作贡献了。”

父亲是个“内心有信仰”的人。作为一个有着6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教育我们:在单位要服从组织听从指挥,工作要积极向上,做人做事要树立高标准。小时候,父亲总爱开家庭会议,统一家庭成员思想,激励大家努力学习,好好干事创业,这种“家规”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

孩子们学习懈怠了,父亲会讲他在部队时的事,讲上军校时怎样刻苦钻研通信技术,怎样想方设法将复杂难记的通信密码背得烂熟。

父亲在边境雪山守防时,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低温,戴三双棉手套发电报手指依然冻得僵硬生疼,却从来没叫过苦累。边防线常年空气稀薄没有蔬菜吃,牙龈和手指甲缝儿都流出了血,特别是驻守在昆仑山帕米尔高原,那里环境异常艰苦,但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从没想过退缩。父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激励我们:人做事要有吃苦精神,要有“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信念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现在想来,我能在工作中做到不怕困难、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与父亲平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父亲还是个“生活能手”。许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自我记事起父亲从不睡懒觉,总是早早起床。父亲很勤劳,退休后在自家楼顶养花、种菜,整个楼顶让父亲收拾得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父亲动手能力很强,家中电器等生活用具坏了,都是他修好的。有些生活用具修了多次,我劝父亲丢掉买新的,父亲总舍不得,老念叨:“你们年轻人不懂,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个女儿给父亲买了不少新衣新鞋,但旧的他舍不得丢,说“还能穿还能穿”。父亲的勤俭节约作风一直保持至今。

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无惧风雨、历久弥坚的老人。他的勇敢坚毅、吃苦耐劳、勤勉朴实、默默付出,教给了我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丰盈生命的本领以及对初心的坚守。这也是老父亲传承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