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追梦正当时
两个贫困户的心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个贫困户的心愿

 

◎马雅蓓(河南郏县)

空旷的山谷,密树遍岗,修竹蓊郁,像极了王维笔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但诗意的另一面是闭塞和落后。车轮咯吱,挑担悠悠,牛耕驴拉,鸡鸣狗吠,一幅田园牧歌景象,无不显露着与山外的格格不入。这是几年前北竹园村给我的印象。

2017年1月,组织调派我到郏县茨芭镇北竹园村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从镇政府驱车12公里,沿着蜿蜒的山路,我走进了那座大山。

北竹园村位于郏县西北部,与禹州和汝州接壤,是一个东西宽两公里、南北长六公里的狭长谷地。村两委办公地点由一个小学改建而成,除了通电,其他“六通四有”等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全村200多户村民大部分外出务工,剩余的老人小孩在家以耕种为生。村里共有37户贫困户,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

在这些贫困户中,有对夫妻四十多岁才有了女儿,一家三口靠耕种两亩薄田为生。2017年6月,女儿参加了高考,夫妻俩再无余力供养她继续读书。为了圆女孩的大学梦,我们多次商讨,按照政策,通过精准识别,确定女孩家为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先后为她及家人申请了低保,暑假期间为她申请办理了助学贷款,又筹措善款3500元作为她入学的生活费用,终于使她如愿走进了南阳师范大学的校门。

开学那天,我开车带着她走在修整一新的盘山油路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正是脱贫攻坚战的打响,让无数个家庭走出贫困,让千千万万个像她这样的贫困家庭孩子实现了梦想。

时光飞逝,我从一名驻村干部走到了乡镇扶贫主管的岗位上。2019年11月,我到广阔天地乡桃园铺村处理一起群众纠纷,处理完毕时已经临近中午。正准备离开,一名贫困群众叫住了我,起初我还以为她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就说“你有啥困难只管说”,她羞涩地摇头说“不是”,然后从口袋里小心翼翼取出一张纸递给我:“马书记,我想入党。”

我惊讶地审视着眼前这个女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面孔那时仿若陌生。她叫徐亚俏,因为怀有三胞胎,孩子早产而面临生命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三个孩子算是捡回了命,可是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欠下外债三十余万元,三个孩子嗷嗷待哺,仅有她老公一人务工赚钱。为了解决她家的实际困难,村里按政策给她安排了保洁员公益岗位,这样她既能照顾孩子,也能通过劳动补贴家用。因为她有一定的文化,村里又聘请她暂时负责妇女工作。她不怕吃苦,肯学好问,很快成为村委的一把好手,整理会议记录、扶贫资料,组织妇女跳广场舞,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与组织接触得多了,她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手中的入党申请书虽然很短,但字迹工整,那份对党的敬仰和虔诚跃然纸上。我问她为什么想入党,她说:“党和国家在我最困难的关头救了我,让我重新有能力生活下去。现在日子好了,我也想向党靠近,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给国家作贡献。”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是湿润的,我的心是欣喜的。扶贫不仅改变了贫困户的生活,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觉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日在市委党校第50期中青班学习,我了解到有驻村经历的同学不止一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他们和我一样曾驻守农村,不断努力,不断尝试,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真实需求,让他们一步步脱贫奔向小康。也正是大家的满腔热忱和无怨付出,才有了心与心的靠拢,情与情的回应。

扶贫工作中的种种经历、点点滴滴,在我们的人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将激励并温暖我们的一生。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