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弱肩挑起硬担子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4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田朝辉(河南平顶山)

4月14日早上,打扫完卫生,环卫工人康阿姨走进“平顶山市日行一善免费爱心粥”新城区公明路店,准备吃早餐。志愿者为她打粥盛菜,她拿起馍,开心地吃起来。

2020年12月27日,“平顶山市日行一善免费爱心粥”新城区公明路店开业后,康阿姨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粥店的早晨是忙碌的,在忙碌的志愿者中,有一张很多环卫工人熟悉的面孔,他叫李宝山,是免费爱心粥屋的创始人。

今年51岁的李宝山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当过兵,如今在平顶山银行工作。做公益不是他的偶然行为,十几年前,李宝山就开始参与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课桌、书籍、书包,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群体,连续多年参加腊八节免费送粥活动等等。

在做本职工作和投身公益的间隙,李宝山不停地思考:如何让善行常态化,把日行一善推广开来?

2016年10月,经过不断奔波、沟通、协调、筹资,第一家免费爱心粥屋在卫东区平安大道开门迎客。4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粥屋都为周边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人群送上热乎乎的免费早餐。如今,免费爱心粥屋已发展到4家,另有解放军第989医院、市二院两个专门为困难住院病人服务的“流动送粥点”及一个生产加工基地,长期坚持在粥屋和流动送粥点服务的志愿者有七八十人。

正常情况下,粥屋和流动送粥点每天受益困难群众达1000余人。因疫情防控需要,目前流动送粥点暂停,粥屋的受益者近600人。

对李宝山,市慈善总会会长高德领以“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予以高度评价。李宝山的公益事迹不时见诸报端,他还被评为平顶山市道德模范。

一个个粥屋顺利运行起来,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宝山内心的煎熬和背后的付出。

第一个爱心粥屋筹备期间,他彻夜难眠,担心粥屋不能持续下去,担心没有人愿意帮忙,担心人们不好意思接受帮助。

爱心粥屋开张初期,志愿者少,他家离粥店较远,怕耽误送粥时间,天气不好时他就睡在粥屋一张自备的长椅上,睡前切好菜、泡好米,凌晨起床开始熬粥。送餐结束,他又和志愿者们一起刷洗碗筷。

布置新粥屋期间,为不影响居民,他曾凌晨一两点骑自行车赶到粥店,和志愿者一起忙到天亮……

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李宝山浑身疼痛,声音嘶哑,几近失声。他在病房里一边接受针灸治疗,一边筹划新粥屋事宜。粥店资金运转困难,他拿出自己不多的工资顶上。志愿者流失严重,他把家人和要好的朋友叫到店里帮忙,自己则蹲到店里不走。面对社会上的质疑、讽刺和打击,他默默咽下委屈,干得更努力了……

几年来,除了正常上班,李宝山把所有时间和心血都倾注到了爱心粥屋。有人问,你图啥呢?他说:“啥也不图,就图献点爱心。”他说,人生的价值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而是帮助了多少人,奉献了多少,付出了多少,为社会贡献了多少。

正是他的善行,环卫工人不用就着水啃干馒头了;

正是他的温暖,患者增加了战胜病痛的勇气;

正是他的坚持,粥店美誉度不断提升,有了各方支持,才能行稳致远;

正是他的感召,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壮大,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将爱心传递。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儿容易,一直做好事儿不容易,天天月月年年做好事更难。只有真正心底无私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心怀感恩不求回报的人,才能凝聚社会力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李宝山,正是这样的人。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看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看到了默默奉献、乐善好施的志愿精神,也看到了人们内心被唤醒的善念,看到了善点燃善、爱传递爱的神奇。

李宝山说,他会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他相信,只要在路上,就有同行者。我说,你的同行者会越来越多。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