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创文明城市 做文明市民
3上一版  下一版4
 
这群志愿者已默默做了5年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 回收资源 济贫助困
这群志愿者已默默做了5年多

志愿者对积攒的废品进行分类
长城公寓慈济环保教育站设置的环保宣传栏
展玉萍展示她与同事积攒的挂号单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文/图

4月10日,周六,下午2点半,56岁的展玉萍准时来到解放军第989医院长城公寓院内东南角,将积攒了一周的纸盒、瓶子等放到一个废品堆上。几位志愿者陆续赶到,围着这堆废品,认真地分拣、整理起来。身旁的黑色塑料筐上,贴着“电子类”“玻璃类”“五金类”“塑料类”“纸类”“其他类”等分类标签。

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挂着一个“长城公寓慈济环保教育站”的牌子,稍不留意,就会从眼前滑过。

当天上午,展玉萍还穿着白大褂,坐在市中医院的儿科诊室里,为患儿瞧病;下午,她穿上深蓝上衣、白色裤子来到这里。5年多来,她的身份在医生和志愿者之间不停切换,乐此不疲。

深蓝上衣、白色裤子,像蓝天白云一样纯净,这是慈济慈善基金会志愿者的统一服装。展玉萍是该基金会平顶山团队的20多名志愿者之一。

除雨雪等恶劣天气外,每个周六,他们都会聚集在这里进行垃圾分类,卖废品的钱捐给基金会,用于济贫助困;他们到公园、广场、景区捡拾垃圾,进行环保宣传,希望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他们捐款筹资走访暂困家庭,将温暖送给需要救助的人;他们倡导节约理念,身体力行,在他们的眼里,病人的挂号单、新衣服上的吊牌也是不能浪费的“宝”……

携手前行,不求回报,他们在公益之路上默默前行。

A

“留给孩子一个 干净的地球”

志愿者王锁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家住长城公寓,与妻子杨小峰是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平顶山志愿者的引路人。2015年,他们到苏州旅游时首次接触到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感觉这个公益组织不错,回来之后与许昌的志愿者刘俊玲联系,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最初,我们在家属院里放了十个红色塑料桶,作为垃圾分类箱。”王锁记得,第一次卖废品,只卖了2.5元,当时还感觉很不好意思,后来通过不断学习,理解了做环保是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于是志愿者开始放下架子,做起了垃圾分类。

在志愿者的感召下,如今长城公寓很多居民会主动把废品送到环保教育站来,现在环保教育站一个月收集的废品能卖四五百元。王锁的统计显示,仅2020年,志愿者共回收纸4937斤(1斤=500克)、塑料512斤、五金628斤、电子产品303斤、泡沫156斤、玻璃470斤。参加环保活动的志愿者500余人次,所得环保善款5068元,皆汇入慈济慈善基金会,用于济贫救困。

王锁说,现在经常参加公益活动的志愿者有30人左右,志愿者还经常组织起来到公园、广场、景区捡拾垃圾,到幼儿园、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呼吁大家“留给孩子一个干净的地球”。

长城公寓慈济环保教育站的置物架上,有一块“爱心市集”提示牌,上面写着:“把需要的拿回去,把爱心留下来,物尽其用不浪费,乐善好施美循环。”

B

挂号单、吊牌,他们都积攒下来

志愿者黄钧凤是市中医院退休药师,她小心地用剪刀把牛奶包装盒上的塑料盖一个个拆下来,放进塑料筐里,说:“牛奶盒子属于纸类,瓶盖属于塑料,得把它们分类处理。”

黄钧凤说,做了志愿者之后,买了新衣服,她不再随手扔掉商标、吊牌,连超市打的小票她也会积存下来,“让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

废品堆里有几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沓沓小纸片,上面打印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原来是病人的挂号单。展玉萍说:“这些都是我和同事积攒下来的。同事看我把挂号单、小药盒等积攒起来送到环保站,他们也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现在我们办公室里有个旧纸回收箱。”

“一棵生长20年的大树,能生产60公斤纸,如果回收60公斤纸,不就相当于保住一棵20年的大树吗?”展玉萍说。

做志愿者这几年,环保节约的理念已融入展玉萍生活的方方面面。平时到超市购物,她都会自带环保袋,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

市一高退休教师孙永林细心地把一个个纸盒里垫的塑料垫、装的化妆品瓶子拿出来重新分类,把纸盒压扁整理成捆。她说:“我在家就把垃圾分好类了,除了厨余垃圾,能回收的我都拿到环保站来了。”她将自家的车库改造成志愿者每周读书学习的场所,现在志愿者们正在读《与地球共生息》这本书。

72岁的董俊玲是一名退休干部,家住新城区湖光花园的她,每周六都乘公交车赶到这里做环保。“垃圾分类是为了保护地球,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别人以为我们是捡破烂的,其实我们是把废品变成现金,再把现金变成爱心。”她说,“退休了,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小事。能为社会奉献一点爱,心里很高兴。”

5点多,志愿者将废品分类整理完毕卖给废品回收站,得善款128元。

C

济贫助困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4月11日是周日,按照计划,志愿者团队分三路慰问救助的暂困家庭。

上午9点多,志愿者王锁、孙永林及费亚群等人,来到湛河区轻工路街道高楼村低保户祁鹏豪家中。祁鹏豪因患布病(布鲁氏杆菌感染)不能正常工作,妻子前年早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在ICU救治花了很多钱。去年,其中一个患先心病的女儿做手术,又让祁家债台高筑。2020年10月,从湛河区慈善协会了解情况后,志愿者为祁鹏豪向慈济慈善基金会申请救助,获得批准。

祁鹏豪的母亲刘玉花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女,把志愿者一行让进屋内。刘玉花说,另一个小孙女送到陕西由亲家母照顾。亲家母近日患病,儿子和儿媳去陕西探病去了。志愿者把捐赠的衣物放置好,又把基金会每月救助的2000元钱交到刘玉花手中。

刘玉花向志愿者深深鞠躬致谢。孙永林等人拥抱落泪的刘玉花,劝慰她:“有这么多人在帮助你,坚强点儿,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费亚群是甘肃兰州人,女儿在平顶山一所院校读书,已经退休的她来平顶山陪读。这是她第一次参加慈济慈善的公益活动,“感觉爱心满满,很开心,希望今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王锁说,经过志愿者走访调查,目前平顶山共有5户暂困家庭成为慈济慈善基金会的救助对象,志愿者受基金会委托,每月为他们发放600到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

经过平顶山志愿者牵线搭桥及走访调查,慈济慈善基金会已连续两年为鲁山县马楼乡1000多户困难家庭发放了寒冬送暖救助物资。

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济危扶困。自从2015年9月至今,这群志愿者已经默默地做了5年多。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志愿者王锁用一个“爱”字给出了解释:“志愿者来自四面八方,大家因为爱走到了一起。参加活动、外出学习都是自费,但是大家的一颗喜舍心得到了锻炼,我们舍去了自己的时间、金钱,奉献了自己的智慧,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是快乐。”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