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天堂信箱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爱如山 令我终生难忘
永远铭记 父母的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远铭记 父母的爱

 

收信人:父亲马焕保 母亲赵书兰

寄信人:儿子马培江 儿媳王明真

亲爱的父亲母亲:

清明节越来越近了。在这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思念您二老。今天给你们写信说说我们的心里话。

父亲、母亲,你们虽然离开我们已经40年,但你们的音容笑貌却始终留在我们心中。你们一手培养的良好家风一直引导我们走到今天。父亲您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时刻牢记有国才有家。您的儿子听您的话,每次国家需要时都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完成各项任务。您的儿子,50岁以后仍接受党和人民的重托,先后奔赴祖国的西藏高原、远渡重洋到非洲履行国际主义救死扶伤的义务,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父亲您不识字,却深懂文化的重要,要求我们教孩子学好文化,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听您的话,您的孙辈们学习都很努力,大学毕业后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都拥有幸福的家庭。

母亲是一位善良、勤俭、坚强的农村老太太。您60多岁告别老家,一人远行千里给我们带孩子。有您在我们身边,一切家务不用我们操心,当我们最困难之时您用大米汤把您的孙子养得又白又胖。现在您的儿媳经常梦到您给我们做好热腾腾的饭菜,全家吃着有说有笑的场景。您是一位好婆婆、好奶奶,是我们的好靠山。母亲,您为我们累倒了,现在您好好休息吧,我们永远爱您!

亲爱的父亲母亲,这40年我们国家变化很大,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农村家家住楼房,村村通汽车、自来水;城市之间有铁路,咱们家也住上了电梯房,80岁老人都有生活补贴,过去的穷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父亲,今年是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听到这一消息,您一定为祖国强大、人民富裕而高兴吧?

亲爱的父亲母亲,您的儿女、子孙永远怀念您,永远记住你们给我们的爱!祝你们在天堂安好!

儿子:马培江 儿媳:王明真

背后故事

马培江和王明真是一对年届八旬的老夫妇。退休之前,马培江是市二院内科主任,王明真是市一院核医学科医生。从河南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对老夫妇相濡以沫地走过了60年。

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故事,虽历经坎坷,但信念不倒。尤其是马培江老人,1989年,曾作为河南省第十批援藏医疗队的队长援藏一年,挽救过英雄人物孔繁森,在海拔5500米的高山上救治藏族同胞;又作为中国第八批援赞比亚医疗队副队长援非两年,曾经受到赞比亚总统夫人接见,受到国家卫生部的通报表彰。

马培江老人说,他的老家在商丘睢县,他是家乡第一个医学本科生。父亲在他心中,是一位高大的英雄。他的父亲抗日战争时期组织过民兵抗日救国,孤身一人袭击过敌营,解放战争时期是民兵队长,作为担架队队长参加过淮海战役。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农村基层领导工作,曾获县、地、省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他回忆说,母亲为掩护解放军的伤员吃过很多苦,她把仅有的粮食拿出来给伤员吃,为解放军伤病员洗衣做饭,还要防止敌人搜捕。一次国民党军来搜人,母亲让一位伤员躲在门后,自己则坐在门槛上镇静地做针线活儿,敌人看屋内“没人”,放心离开,伤员性命得以保全。

年轻时,马培江一心扑在工作上,无暇照顾家人。老伴王明真感叹说:“公公病重弥留之际,他正在村上为别人治病,公公是喊着他的名字离世的;婆婆病故时,他正在病房查看病人,是护士帮忙给婆婆穿的寿衣。每次回忆这些,他总觉得愧对父母。”

王明真说,公婆对她很好,一直拿她当亲闺女待。感谢晚报《天堂信箱》栏目,让他们有机会缅怀父母。

(本报记者 王春霞)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