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天堂信箱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母恩深似海 让儿日夜念
无数次梦中相见 梦醒时泪水相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恩深似海 让儿日夜念

 

收信人:母亲

寄信人:郝书亮

敬爱的母亲大人:

清明节将至,我对您的思念更加强烈。虽然您已去世16年之久,但是您那慈祥的面容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您对我们兄妹几人的养育之恩,令我们终生难忘。

您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因家境贫寒,十几岁时被家人送去当童养媳。婚后,身体瘦弱的您,养育了我们兄妹五人。我三四岁时,与二姐同时患上了天花。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您打听到偏方可以治病,跑到十几里外的山里挖草药,并连夜熬制,照顾我们服下。天花传染性强,您怕我们偷溜出去传染别人,白天就在家守着我们;您担心我们晚上睡着挠伤皮肤,就衣不解带地守在我们身边,直到我们痊愈。

您生活简朴,勤俭持家。上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时期,我哥在部队当兵,父亲经常外出。为了让我们几个人果腹,您带着我们到田野里挖野菜、摘树叶,寻找各种食物充饥。

有一次,您去生产队干活,分到一碗红薯粒汤,您不舍得吃,悄悄给我们带回来。您只喝了几口汤水,把剩余稠的给我们几个。我上中学时,为给我增加营养,您白天干活,晚上推石磨磨面粉,用白面烙馍让我带到学校吃,您却在家吃麦麸和粗粮。

生是恩,养是爱,生育之恩大于天,母恩之爱深似海!这么多年来,我对您的回报太少。高中毕业后,我应征入伍,为国尽忠20年,您一直在老家生活。转业后,我整天忙于工作和生计,对您的照顾也很有限。1979年女儿出生后,远在部队的我没法照顾两个孩子,您二话没说主动帮忙。有一次,您抱着孙女不慎摔倒,胳膊骨折。可当您看到儿媳一人忙不过来,伤还没好就又赶来帮忙。您为这个家付出太多,我们回报得太少,每想到这些,我心里都非常愧疚。

2005年,86岁的您离开人世。但是,您刚强的性格、艰苦勤劳的精神时刻教育、鼓励着我们。在您老人家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几家人现在都生活得不错,儿孙们也很优秀。

母亲大人,您安息吧!您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孙们没有给您丢脸。

儿子:郝书亮

背后故事

今年74岁的郝书亮老家在叶县洪庄杨镇,现住市区和顺路原市化肥厂家属院。子孙孝顺,退休多年的他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1968年为保家卫国,郝书亮毅然参军。受母亲的影响,他在部队里生活简朴,能吃苦耐劳,受到部队领导及战友的赞誉,1988年转业到原市化肥厂工作。

“在我们心里,母亲是我们最大的依靠。”郝书亮说,他小时候,父亲经常外出做点儿小生意,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靠母亲打理。他们兄妹和母亲的感情特别深,虽然当时经济条件有限,但只要母亲在身边,他们都感觉无比幸福。

他参加工作后,将在农村老家的母亲接到市区居住,以尽孝心。但母亲不习惯在城市生活,不愿长住。每次母亲来家小住时,他和妻子经常变着花样为其改善生活,以弥补母亲为养育他们兄妹所受的苦和累。

郝书亮说,虽然母亲年事已高,但经常鼓励他“要好好工作”。孝顺的他严遵母训,工作中精益求精、深钻业务,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

母亲吃苦耐劳的好家风鼓舞着郝书亮及其子孙。郝书亮的儿子多年前考上大学,攻读博士后,现在郑州一所大学任教;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市区一事业单位上班;去年,孙女还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 (本报记者 高红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