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革命前辈段松会的助学情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3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识改变命运 学成自当报国
革命前辈段松会的助学情怀

▲翟炳哲看望段松会(中)、王翠萍(左)夫妇
▲2001年,段松会(左三)、王翠萍(左二)、时任市教委主任谷永涛(左一)与广州市鑫叶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灼基在一起(资料照片)
▲2004年,王翠萍(左二)到清华大学看望受资助的三位我市籍大学生(资料照片)
▶翟炳哲(右)和段松会(中)交流
 

20年前,在一次公益助学活动上,革命前辈段松会与8名踌躇满志的名校大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20年过去了,他们再次见面,老前辈已年近百岁,当年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已步入而立之年,而且事业有成。

“要感党恩,听党话。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是段松会常说的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让我们来聆听这位革命前辈的奋斗经历,感受他大爱无疆的教育情怀。

昔日的受助学生已成才

“爷爷,我回来了,我现在是清华的博士后,一定谨遵您的嘱托,努力报效祖国。” 3月21日上午,在97岁革命前辈段松会家中,学成归来的翟炳哲紧紧拉着他满是沧桑的大手。“是朵朵吧?真是一表人才。”“朵朵”是翟炳哲的小名, 段松会一眼就认出了他。

“正是段爷爷和叶叔叔的帮助,让我没了后顾之忧,一门心 思完成学业。”翟炳哲老家在宝丰,毕业于市一中,当年他考上天津大学后,全家人为学费犯了愁。正当他一筹莫展时, 市一中的老师通知有爱心人士要资助他完成大学学业。

“我是幸运的,所以更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劲头,干出一番事 业。”凭借优异表现,翟炳哲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毕业后被保送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读博期间,他曾荣获清华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获得清华大学“清华之友-苏州工业园区”综合一等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后来又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实习,任主任规划师。目前,翟炳哲在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去年开始,他又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博士后研究。

一段20年的缘分

“谢谢您和叶叔叔的帮助,让我顺利踏进清华园。我一定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绩……”这是一封18年前的信件,纸张已经泛黄, 一直被收藏在段松会的抽屉里。写信的是一位名叫石欣景的女大学生,来自革命老区鲁山,2001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也就在那一年,段松会与石欣景、翟炳哲等8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年近八旬的段松会到广州出差考察老区建设工作,偶然结识了当地企业家叶灼基先生。“他祖先曾在叶县生活,一直想为老家作些贡献。”后经商议,市老促会在当年高考中遴选出8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由叶灼基先生出资50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四年的大学学业。

正在翟炳哲向段松会汇报学习和工作之时,石欣景发来了视频聊天,向段松会、王翠萍夫妇问好。 “爷爷奶奶,您二老一定要保重身体,我现在工作很顺利,孩子也大了,下次一定回去探望您二老。”“你要努力工作,更进一步。”相差60岁的“祖孙”隔空真情对话令人欣喜不已。石欣景在叶灼基和段松会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在广东省政府某部门工作。石欣景说, 2004年,王翠萍奶奶还专程前往北京,到清华大学探望了她和另外两名受到资助的同学。“能够帮助这8名孩子,是我的荣幸,更要感谢段老前辈的牵线搭桥。看着他们一个个事业有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叶灼基说, 20年来,他一直与段松会和8名大学生保持联系,这是一段永远也割舍不了的情谊。

少小穷苦投身革命

“现在条件好了,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好学。”1924年11月,段松会出生于山西省黎城县上遥镇西社村的一个破旧窑洞里,家里很穷。后来,段松会的两位哥哥外出打工,日子才有了些起色。为改变命运,不到10岁的段松会被父亲送到村里的小学学习,成了段家第一个识文断字的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段松会的大哥段松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哥段松晨也成为了抗日积极分子。段松会受两位哥哥感召,树立了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决心,加入儿童团。

1938年7月7日,黎城县召开全面抗战一周年大会,特邀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参会。当时,段松会凭借优异的表现,已成为西社村的第一任儿童团团长。他在村长和学校老师的关心支持下,带领儿童团团员们一边学习,一边支援抗日。

为老区发展助学兴教

“我小时候条件艰苦,没能好好上学,很遗憾。”段松会说,参加革命后,他发现革命不能简单地凭着一腔热血,更要不断学习文化知识。

1949 年6月3日,时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太行四地委员会宣传部长的段松会前往中央团校参加学习。学习期间,聆听了艾思奇、孙定国、田家英、薛暮桥、狄超白、陈家康等人授课,与全体1500多名学员一起参加了开国大典, 成为段松会一生的骄傲。

1950年4月2日,中央团校结业前夕,段松会与学员们前往中南海接受毛主席接见。当时参与接见的还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

段松会说,中央领导在接见中勉励他们,回到工作岗位后,要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为建设祖国继续努力。聆听了中央领导的教诲,段松会更坚定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后来,他在我省多地主持工作,离休后定居我市。

1994年初,段松会办理离休手续,后当选为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当时我市不少老区还很贫困,尤其是孩子的上学问题,是个“老大难”。段松会上任后,一直在为老区的修路架桥、助学兴教努力着。

市老促会会长裴建中说,段老率先在全省组织成立市级老促会,带领大家为推进老区建设忙碌奔波20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期间,段老非常关注老区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地支持开展助学活动,帮助一大批老区孩子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受助孩子在学有所成后又反哺老区建设,助力老区发展。段老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杨元琪/文 李英平/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