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小店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很多老顾客都不让我关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3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虽受成衣与网购冲击,他的制衣店依然屹立几十年
很多老顾客都不让我关门

3月24日,伏永生(右)在为定做衣服的顾客量尺寸。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本报记者 李科学

量体裁衣对于如今习惯购买成衣的年轻人来说稍微有点儿远,但在市区荟文街南段,有家“永生制衣”店已开了10多年。若加上搬来以前的时间,老板伏永生在这一带开店逾20年,曾拥有相当辉煌的过往。即使现在,鹰城一些酒店、银行和企业的工作服,都出自他之手。

今年64岁的伏永生在平顶山定居40多年,一口浓浓的四川乡音却未改变。七八岁起,他耳濡目染跟随父母学制衣,接触这个行业已有半个世纪,其工作时的灵巧与细致让一般的裁缝师傅难以望其项背。

十来平方米的小店里,一侧贴墙摆着光洁、宽敞的大工作桌,另一侧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有序。制衣店面积不大,房间上部隔出一间小阁楼,工作晚了就歇在这里。“现在忙的是位老顾客的活儿,定做西装和大衣。”伏永生指着桌子一角整齐码放的几捆布料说。

以下是伏永生的自述——

来到平顶山崭露头角

我这店原本有两间房,今年春节前院里改造,旁边那间大的拆了。为啥没换地方?一是没有合适的,二是老伙计们对这儿熟悉,来了也有个说话的地方。

我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父母都是做服装的。家里兄妹八人,都是在八九岁的年龄就开始学做衣服,当时连缝纫机都踩不着。1978年,我高中毕业,跟着父母做起了制衣。

我二姨在当时的平煤十二矿上班,说平顶山的物价比我们老家高,来这里发展吧。1980年3月19日,我来到平顶山,在东工人镇缝纫社裁剪、制作衣服,第二年在东工人镇劳动服务公司带裁剪班、教学,后来又在别人劝说下去市区老大楼后边裁衣服。

那是制衣行业的黄金时代,市民差不多都去老大楼后边扯布、做衣服,特别火。我有手艺,每天找我做衣服的人都排着长队,名声很快传开了。区里听说了,就让我到新华区工艺绣品厂当技术员,次年就当了副厂长,紧接着又调到新华区第五服装厂当厂长,设计生产商品服装。我获得过市“最佳青年设计师”和河南省“青年设计师”荣誉称号。

我到第五服装厂时,厂子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我请师傅、招工人,联系业务,恢复了生产。服装厂鼎盛时期,职工将近300人,效益很不错。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服装生产行业受到个体经济冲击,人们摒弃千篇一律的款式,开始追求时尚、流行以及个性化。国有企业不会轻易改变思路和经营模式,而个体经济运营成本小、门路多,还能从外地购进更新更流行的款式。于是,市里各大服装厂的产品慢慢就不行了。

自己开店,闯出一片天

1996年,我从第五服装厂出来跟着兄弟干,两三年后自己在湛南路中段开了家制衣店。那时我已经买了房子,店离家近。

开店头几年,散客特别多,生意很好。有的顾客自己带着料子来加工,有的到店里看料做衣服。我这里备有最新的时装杂志、服装画册,顾客看上哪款就做哪款。能穿上时尚杂志里的同款服装,又完全合身,顾客特别高兴。

我在业内也算有名,认识的人一看到牌子就知道是我,因此来了很多老顾客。当时市区私人开制衣店的不少,但大多会裁不会做。我从小就学做衣服,后来又学裁剪,很全面。在内行当中要说水平,说句不客气的话,我是数一数二的。

那时候天天从早忙到晚上十来点。有的衣服好做,但男西装、时装就比较费事。男西装里外都是兜,从剪裁到做成,得十二三个小时。手工活儿,费时费力。

中间也换过地方。2000年,经过考察和熟人介绍,店铺搬到了光明路双丰商场北边,后来那里盖高层,2009年又搬到了荟文街,一直到现在。我原想着高层建好了再搬回去,但它没有小门面,房租也高。这里尽管偏一点,但房租低。

我没打过广告,都是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全靠口碑。除了散客,我还给单位做制服,像新城区的一些酒店、市里的企业,还有税务、银行等部门都来我这里定做服装。都是长期合作,一换装就给我打电话。走在路上,谁穿着我做的衣服,我一眼就能认出来。有时去酒店或银行,看见我做的衣服,心里也特别高兴,有种成就感。

我全年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一年起码也得做四五百套衣服,多的时候一年做上千套。我开店这20来年,做上万套衣服是有的。

服饰变化快,我平时得研究服装变化的潮流趋势,看书、看电视、看顾客穿的衣服,一直在观察。不观察不学,就会落后。过去服装款式单一,现在款式多、面料多,千变万化,顾客的要求也高了。

现在来修衣服的比做衣服的多

这几年,网购对我影响也很大。你想啊,流水线作业,批量生产,便宜;而量身定制费时费力,在顾客看来还费钱。所以,现在修衣服的比做衣服的多。成衣穿着不合适,就得修,这两三年特别多。现在做衣服的顾客有五六十岁的工薪阶层,定做西装、休闲装、裤子。个别顾客是特殊身材,买不来合适的衣服。老顾客习惯了穿我做的衣服,都冲着我来。

现在街上修衣店不少,但能裁能做的不多。我从1966年就接触这一行,50多年了。我们兄妹有5个来到平顶山,都是搞服装的,但小辈们没一个愿意干这行。这也是好事:孩子们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不像过去一样没啥选择。这个行业比较辛苦,有些老伙计已经改行或者不干了,将来个体开店的会越来越少。

我现在早上9点才开门,以前都是8点前开门的。我有两个女儿,老大在平顶山,老二婚后在新疆喀什教书。去年二闺女生孩子,我们去喀什住了三个月。那儿与咱这儿有两个小时时差,我现在还没倒过来。

说心里话,我年龄也大了,想维持着再干几年吧。虽然孩子们不想让我这么辛苦,但一来呢,接些业务只当是锻炼身体;二来,很多老顾客也不想让我关门。我不干的话,他们穿什么、修什么都不方便。店继续开,老朋友也有个说话的地方。

开店心得

1.要持之以恒,不管干什么,都要有耐心,不然就开不下去。

2.要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不然就跟不上形势。

3.尽心尽力,把业务做好。好手艺、好口碑才是生存之道。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