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老年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免费体检进社区 众多老人受益
七旬老人成村宝
吞咽困难 需警惕食管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吹笙、做笙,带着村民自娱自乐
七旬老人成村宝

 

□本报记者 牛超/文 禹舸/图

今年70岁的王尚志家住新华区香山管委会石桥营村,自幼喜欢玩民族乐器,尤其是笙,“钟情”了几十年。他做的笙是市内各剧团及演奏爱好者的首选,还远销新疆、山东等地。此外,他带领村民自编节目在周边村庄义演。去年,在河南省开展的“寻找村宝——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中,王尚志被评为村宝。

2月27日上午,王尚志在家中制作乐器笙(上图)。家住市区工人文化宫附近的演奏爱好者闫富田找王尚志修笙。70多岁的闫富田认识王尚志十余年了,他说:“王尚志吹笙、做笙、修笙都是一把好手。”

从吹唢呐到做笙

王尚志老家在漯河,自其爷爷起,家里就世代吹唢呐。1977年,王尚志到平顶山郊县豫剧团乐队吹唢呐。“唢呐和笙都是民族乐器,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吹唢呐的时候,我也试着吹笙。”王尚志说,他刚开始就是吹,不会修。“笙的发音主要来自里面的簧片,这东西受天气影响容易热胀冷缩,尤其是冬天,需要重新调试音准。”当时生活条件不好,每次找人调试,都要花钱。于是,他开始摸索着自己修。慢慢地,维修水平越来越高,不少演奏爱好者都开始找他维修。

后来,他又萌发了做笙的想法。“祖上世代都是木匠,做木工对我来说不成问题。”王尚志开始做二胡、笙、唢呐等民族乐器,还在市工人文化宫附近开过店。王尚志说,做一个笙差不多要一周时间,目前,他做的笙已远销新疆、山东等地。

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在王尚志家,除了摆放整齐的竹管、待组装乐器的零部件外,就数堂屋墙上张贴的密密麻麻的奖状及桌子上摆放的荣誉证书最吸引人。有他的也有其家人的,唢呐比赛金奖、河南省戏曲票友大赛豫剧类成年组金奖……还有去年河南省“寻找村宝——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评选中,王尚志被评为村宝的证书。

“玩了一辈子乐器,唱了一辈子戏,20多岁当兵给战士们唱,复员回来给乡亲们唱,没想到能被评为村宝。”王尚志说,他妻子叶秋也爱唱戏,还曾在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获得过擂主。在他和妻子的带动下,石桥营村热爱文艺的村民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剧团”。

“村里给我们配有专门的活动室,每周六、周日下午,我们会一起排练、切磋技术。”王尚志说,石桥营有六百余年历史,村里“一步两眼井和五步三孔桥”“茶锅地”等传说源远流长。他们把这些传说编成节目,在周边村庄义务演出,旨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宣传石桥营。

“村宝就是乡村的形象大使、文化使者。现在生活好了,农闲多了,腰包也鼓了,我们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了,顺便宣传宣传家乡,多好。”今年75岁、爱拉板胡的周贯说。

“前几天,我们还在滍阳镇薛庄村连演了3天,大部分都是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李国强说,他今年55岁,爱好唱戏。没事时,他们都组团到周边村子义演。

“能在有生之年,为丰富村民生活、为乡村振兴出分力,我感到很高兴。”王尚志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