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身边的雷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助学路上的“疯子哥”
帮助乘客很快乐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3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石岭:
助学路上的“疯子哥”

王石岭(左)和志愿者王京红一起整理需要救助的学生的相关资料。本报记者 禹舸 摄
 

□本报记者 牛超

“叔,我已经返校了。今年我会更加努力,争取考上研究生。你也要注意身体,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帮助……”昨天上午,在市区黄河路“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西南分会办公室,王石岭收到这样一条信息。

发这条信息的人叫段恢复,鲁山人。2014年,段恢复考上鲁山县一高,家里却拿不出一学期数百元的学费。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与王石岭取得了联系。王石岭连午饭也没顾上吃,找朋友借了一辆车赶到段恢复家,为其捐助了800元钱。此后每到开学,王石岭都会为段恢复捐学费,买被子、衣服、鞋等。2017年,段恢复考上商丘师范学院,开始有爱心人士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

每年段恢复都会给王石岭写信或发微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没有王叔,就没有我的今天,特别感谢他。”段恢复说。

为助学而“疯狂”

王石岭今年51岁,家住湛河区河滨街道苗侯村,家里兄妹5人,他排行老四。“小时候家里穷,上到小学四年级被迫辍学了。”王石岭说,离校后他在心里发誓: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那些家里穷、上不起学的孩子。

1997年前后,王石岭向我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捐了500元钱。“这是我第一次献爱心。”随后的几年里,王石岭每年都会捐款。2006年底,市志愿者协会招募志愿者做调查员,到山区调查走访贫困生,他报了名。

一年冬天,他到鲁山县深山里调查走访贫困学生,看到一农户衣裳单薄,他当即将自己的棉袄脱了送给人家。

他到鲁山县背孜乡杨庄小学调查走访,了解到该校有11名学生家庭困难。因为暂时找不到热心人资助,他便自掏腰包资助了这11名学生,一直坚持了一年半,直到找到资助人。当时市志愿者协会的资助标准是每人每学年500元,遇到手头紧时,他将儿子每月100元的零花钱也停了。

“他就是这样的人,只要说助学的事,其他事都不重要,很多时候找不到资助人,都是他自掏腰包。”和王石岭“搭档”多年的王京红说。鲁山县背孜乡东山小学位于大山深处,是一个教学点,学生们自带干粮当午饭。2007年,得知这一情况后,王石岭包下了孩子们的午餐,每20天到市场上买一次米、面、油、肉及土豆、洋葱等,亲自送到学校。他一直坚持了一年多,直到国家对农村贫困山区的小学实行“午餐工程”。

带动更多人助学

鲁山县背孜乡东山小学处在山区,学生吃水困难。王石岭调查走访后,做预算、寻找赞助人、进行施工建设……2013年11月,学校的水窖终于建成。鲁山县瓦屋乡红石崖小学、苍头七小、下汤镇王画庄村朝阳贯小学……每建一个水窖,他都要前后跑上五六趟。

“他的事说不完,太多了,他太痴迷公益助学了,所以我们都叫他‘疯子哥’,他的大名却鲜有人知道。”王京红说。

2013年,受市志愿者协会委派,王石岭协助成立了“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带着一群热心人专门从事贫困生的调查走访。“2019年,资助学生162人(次)、老人30名,费用5万余元;2020年,资助学生184人(次)、老人60多名,费用7万余元……”翻开他的助学记录本,上面记录着他每年的助学情况。

据了解,在他的带动下,他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参与了助学活动。他多次被市志愿者协会、“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授予“爱心大使”“爱心使者”等荣誉称号。

“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很满足,也很幸福,特别是看到他们学有所成时。”王石岭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