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星星之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区鲁山的红色印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1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豫西革命纪念馆:
老区鲁山的红色印记

豫西革命纪念馆里,游客在看展览
豫西革命纪念馆
 

□本报记者 杨岸萌/文 禹舸/图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9年,鲁山县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鲁山特别支部建立。从此,无数革命先烈在此留下红色印记,让星星之火在这里燎原。

2月26日,“辉煌百年路 奋进新鹰城”平顶山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团来到鲁山县老城大街119号院(老县委大院)豫西革命纪念馆,瞻仰了这里展出的邓小平同志在鲁山,革命之师三过鲁山,鲁山县早期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鲁山的革命历史活动等图片、文字资料、实物,从中汲取前行力量,砥砺奋进。

●“严明纪律”至今流传

鲁山县地处豫西山区伏牛山东麓,西通山陕,东连黄淮平原,是豫西之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革命之师曾三过鲁山,其中第二次是在1934年11月。

当时,红二十五军奉党中央指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等的带领下,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陕北转移。11月29日进入鲁山县境内,沿途经过熊背乡、团城乡、下汤镇、赵村镇、尧山镇等地。12月1日翻越木札岭进入嵩县。

红二十五军在鲁山县走了3天,行程100多公里,沿途除暴安良,打富济贫,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鲁山县在团城乡建有红二十五军烈士陵园。

红二十五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众所周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就诞生于红二十五军的长征途中。“露天宿营,不入村寨;所需粮草,一律购买”是部队在长征中的“铁律”。

纪念馆副馆长董红霞和同事们曾经采访过村里的老人。他们说,红军部队经过时,正值冬天,大家穿着单薄、破烂,要不是帽子上的“红五星”,根本认不出来。在村子驻扎,晚上就在路边、屋檐下露宿,不进老百姓家的大门,不扰民。

熊背乡的买家庄、孙家庄至今还流传着“一簸箕花生和两块银元”的故事。在红二十五军路过熊背乡买家庄时,村里的一位老大娘看到战士们非常疲惫,就从家里端出一簸箕花生,放在磨盘上让战士们吃。战士们看到老大娘让得非常恳切,就把花生收下了。他们离开后,老大娘在花生壳下发现两块银元。

●纪念馆将焕发“新颜”

鲁山县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于1929年在此建立了中共鲁山特别支部,并着手建立伏牛山根据地;1932年与1934年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鲁山县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在鲁山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雪峰、陈赓等多次在鲁山县居住并主持召开重要会议,运筹帷幄中原解放战争;1948年,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在这里萌芽;1949年,中共河南省委在这里成立……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使红色资源既得到保护,又合理开发,2002年,鲁山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建立“豫西革命纪念馆”的决定。纪念馆主体建筑为挪威传教士于1891年在鲁山县建造的牧师楼,也是当年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及邓小平住宿、办公处。

“在成为纪念馆之前,这里有多户居民居住,后来我们根据史料和亲历者的描述进行修复。当时这里的木地板、木楼梯还能使用,纪念馆开馆几年后,出于保护的目的,又在这些地方铺上了新的木地板。”董红霞说。

纪念馆总面积4200㎡,展厅面积400㎡,共有8个展厅,是一座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我在这里从事解说工作15年,每年有近200场解说,有的时候一天要讲解好几场。”今年38岁的纪念馆宣教股股长潘冰娟也是纪念馆的解说员,她说,纪念馆建成后,市内外广大青少年学生、机关党员干部以及革命后代等不时前来开展入团、入党、“踏父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等教育活动。

目前,豫西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以及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现在我们已经在计划第四次升级改造,要扩大规模,并加入更多的现代技术元素,对这些历史进行更为生动、全面的阐述,让参观者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我们的‘红色’鲁山。”董红霞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