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老年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七旬老人连续4年义写春联
魏书振:平凡戏迷的不凡人生
5名离退休干部 省级大赛获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2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书振:平凡戏迷的不凡人生

 

□本报记者 牛超

实习生 董婉平 文/图

“听我把闫口村谈一谈,自从新支部建立后,闫口村旧貌变新颜,陈书记带领致富路,各项工作走在前,为了城乡一体化,小康路上忙不闲……”1月29日上午,新城区滍阳镇闫口村魏书振家门前,魏书振和女儿魏玉红正在排练河南坠子《说唱美丽的闫口村》(右图)。父女俩一个拉弦,一个演唱,周围还有不少戏迷。

兴趣铺就学戏路

魏书振今年83岁,是土生土长的闫口村人,没上过学,也不识字,但从小喜欢戏曲。看戏时他观察艺人唱戏时的动作、拉弦人拉弦的手势……一来二去,他慢慢摸出了一些门道。

魏书振先学唱河南坠子,又接触豫剧、曲剧、越调,还会坠胡、板胡、二胡、曲胡、简板等乐器。每年正月十三前后,有不少外地艺人赶赴宝丰参加马街书会,有艺人路过闫口村时,魏书振总是热情招呼他们到家中歇脚,提供食宿,只为了学一段戏或一些吹弹乐器的技巧。他还和艺人一起去马街书会演出。“除了去年因为疫情没去,已经坚持四五十年了。”魏书振说。他虽已年过八旬,但中气十足,河南坠子《小八义》《罗通扫北》等张嘴就来,兴致高昂。

爱戏也爱戏迷

闫口村有3600多口人,每逢农历初二,村口都有集会。除了卖东西的,就是唱戏的。魏书振热情好客,又喜欢戏曲,戏迷们都爱聚到他家门口唱戏。魏书振为大家烧水做饭,慢慢地,来他家门口唱戏的人越来越多。

2014年,“文明鹰城 欢乐中原”“九方圆杯”新城区戏迷擂台赛在闫口村举办,擂台就设在魏书振家门口,盛况空前。魏书振及家人这边登台亮相,那边做好后勤工作,被新城区社会事务局授予“特殊贡献奖”。不久,魏书振牵头成立了戏迷会。从此,他的名声越传越远,来的戏迷也越来越多。

“最多时能有四五百人,同时有七八个‘戏台’,家门口、院子里甚至是屋顶上,只要有空的地方,到处都是人!”魏书振的邻居刘存说,戏曲爱好者来此唱戏,魏书振和老伴儿跑前跑后忙碌。有一次,人实在太多,老两口做不及饭,她也来帮忙,为大家烧水、做饭。

“他(魏书振)人可实诚,从来不图啥,都是无偿为大家服务。”刘存说,由于戏迷多,凳子不够,魏书振还自己做了200多个简易板凳供大家休息。

“他喜欢热闹,喜欢唱戏,有人来他就开心,要是没人来,他反而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的。”魏书振的老伴儿陈跑说。

“魏书振老人真是鲜,咱们把他谈一谈,夏天给咱开电扇,冬天给咱把火盆端……”为了感谢魏书振的付出,有戏迷专门为其写了一段戏。

希望为乡村文化事业做贡献

魏书振爱戏还发掘了许许多多的“隐性”戏迷。蒋向平今年47岁,是新城区滍阳镇毛营村人。2014年,她接送孩子路过闫口村时,“每次经过魏伯家门口,都是一堆一堆的人在唱戏。”蒋向平说,她被这种火热的欢乐氛围所感染,慢慢也成了这里的常客,跟着魏书振学唱戏,和其他戏迷交流、切磋……2015年,蒋向平参加河南卫视的《梨园春》节目,获得“全年明星优秀擂主”称号。如今,蒋向平进入一家越调剧团,经常到各地去唱戏。

“我能有今天,全是魏伯的功劳。去《梨园春》参加比赛时,魏伯还天天打电话询问嘱咐。”蒋向平感激地说。

魏玉红是魏书振的小女儿,她4岁就在马街书会崭露头角。如今,三四十年过去了,魏玉红一直秉承着对戏曲的热爱与执着,勤奋学艺,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梆子的传承人。刘新雨是魏书振的外孙女,今年17岁,在魏书振的影响下,3岁就开始学习唱戏,至今已登台献演无数。

生于平凡的乡村,没有专门的老师,没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却热爱戏曲,为戏曲奉献,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鉴于魏书振的贡献,去年,在河南省开展的“寻找村宝——大型文化志愿公益活动”中,魏书振获得“村宝”殊荣。“没想到能获得荣誉,希望能继续为乡村文化事业贡献力量。”魏书振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