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老年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相知相爱50余载 知音相伴诉真情
林满五:作画、养花乐悠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知相爱50余载 知音相伴诉真情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佳偶难觅,知音难寻。今年是周清芬和崔喜聚结婚第49年。近半个世纪来,夫妇俩在工作中相互扶持,生活中恩爱有加。如今,畅享天伦之乐的他们又在相同的爱好中觅得了爱情的保鲜剂,一把月琴、一把二胡,为老年生活增添了幸福韵律。

中学是同学 上班是同事

“等会儿孩子们都回来,我们把饭菜都准备好了,要好好庆祝一下。”1月20日,恰逢农历腊八节,周清芬和崔喜聚一大早便准备好了食材,准备中午和孩子们团聚。趁着孩子们还没到家,老两口讲述起年轻时的故事。

“我们俩是中学同学,他在篮球队,我在文艺队。后来上班又在一个单位,也许真是缘分吧。”快言快语的周清芬首先打开了话匣。她今年70岁,祖籍湖南衡阳,1951年在武汉出生,父亲是一位资深的矿山建设者。1965年,父母支援鹰城建设,她和兄弟姐妹随父母迁居平顶山。上中学期间,周清芬和崔喜聚在原矿务局中学读书,两人都是文体尖子生,很早相识。

1967年,两人中学毕业,崔喜聚被分配至原市制革厂工作,周清芬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漯河郾城下乡。1971年返城后进入原矿务局卫校读书。重新回到同一座城市,把两人的距离又拉近了,他们很快便坠入了爱河,1972年便结为连理。周清芬毕业后,被分配至原市制革厂卫生所,成为一名药剂师。再后来,崔喜聚被调往我市工商系统工作。周清芬一直在原市制革厂工作至退休。

少时深受艺术熏陶

“我坚信家庭环境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清芬说,她的父亲热爱京剧,在她的印象中,父亲会请一些票友来到家中,切磋唱功,这对她长大后的兴趣发展影响很大。崔喜聚也有同样的成长背景。他的父亲热爱河南地方戏剧,尤其擅长拉二胡。受父亲影响,崔喜聚年少时便学会了拉二胡和京胡。

“我后来转到了行政岗,为我发展兴趣爱好提供了很大便利。”周清芬说,由于工作需要,她从卫生所调到了厂机关负责工会工作,组织文体活动和各种比赛是工作的重头戏。“我年轻时很瘦,擅长跳舞。后来年纪大了身材走形,不得不放弃了。”周清芬坦言,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虽然自己从小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但对艺术表演的要求很高,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学习和进步。

老两口家有间书房,里面摆放着钢琴、电脑和书桌,这是周清芬的“工作室”。空闲时间里,她会在网上点播京剧选段,跟唱和弹奏。每当心中有所感悟,也会静下心来写上一段“读给自己的话”。

家中演奏 互相“挑刺”

“把腰挺直了,人显得有精气神,拉出来的旋律也更有底气。”趁着孩子们还没到家,周清芬和崔喜聚拿出各自拿手的月琴和二胡演奏起来(如图)。周清芬不时地提醒老伴儿要注意的演奏要领,言语间透露着湖南辣妹子的本色。

“一把称心如意的好琴真不好遇,我们俩可是满世界地找啊。”周清芬说,前些年,他们为了能找到称心的乐器,曾经跑到上海的乐器店去买,虽然花费不少,但乐在其中。老两口家中目前还存放着二胡、京胡、月琴、阮、钢琴等多件乐器。每逢周末,两人都会各自找到自己的“队伍”,唱上两句,弹上几首。有时候两人在家中演奏,互相“挑刺”,互相学习。“我们家她当家,总是她挑我的毛病。”崔喜聚笑着说。“好了好了,我也夸夸你吧。”周清芬说,老伴儿有个习惯非常好,那就是家里的任何东西都放置得很规整,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换位置。有时停电屋里一团黑,无论找什么东西都是“手到擒来”,这正是一个成熟男人细心、稳重品质的展现。

近一年多来老两口一直没有远游,他们说,待到疫散花开之时,还要一起携琴出游,追寻诗和远方的生活。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